1.“胡服骑射”是他独享两千年的美誉,他主动打破华夏贵、戎狄贱的传统观念的气魄,放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大批出身戎、狄的人得到他的重用,他对赵国的人力、物力的资源重整,使赵国的军事实力空前提升 。他一手创建的骑兵军团在当时所向披靡 。
2.他于秦国内乱之后,强势操控秦国新君废立 。他曾化装假扮为随从,跟随使臣,冒险进入秦国 。沿途亲自考察秦国的山川地理、风物人情、法律政令、君臣良莠,以作将来的考量准备 。甚至在朝堂上,与秦昭王和宣太后隔案对话,而对方却不知他是谁 。
3.他曾策划,以当时赵国独有的规模庞大且快速机动的骑兵,从赵国的云中、九原南下,北面绕过函谷关,快速通过陕北地区,直取咸阳 。待后方稳定后,凭借太行关中的高原地势,居高临下,长驱直入,一统天下 。
难怪梁启超先生称誉他为黄帝以后的第一伟人 。但就是这位建功立业绝顶聪明的赵武灵王,后来的一系列内政举措,准确地说,是在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上,就一步步把自己送上作死的路 。
第一步,废长立幼
仅仅因为宠爱吴娃,便废掉长子太子章,改立吴娃之子王子何为太子 。矛盾之源,祸乱之始 。
第二步,壮年禅位
在年富力强时,禅位太子赵何,把国内政治、经济事务全部交给赵何 。自己则号称主父,腾出手来,专注军队建设和对外战争 。
自己精力有限,可以让太子监国理政来分担一些,但没有必要禅位 。他的本意是自己连年带兵打仗,万一突遭不测,避免国内生乱 。其实在太子人选已合理选定,并且在与太子相关的人事问题上安排妥当的情况下,只要看看后来历朝历代的帝位传承,就知道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相反,后世帝王正是记住了赵武灵王的血的教训,所以,除了亡国的宋徽宗,他们大都只在临终前,才把君权神器真正传给太子 。或许,他原以为禅位太子,只是形式上改个称号,而实际上,自己依然是赵国的君主 。但他就是忘了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这句古训,如果“国有二君”,那最后到底听谁的?事实上,儿子即位后,大臣们立刻就聚拢到赵何身边,赵国的权力中心便很快从父亲转向了儿子,而父亲的无限的失落也随之袭来 。壮年禅位,让出神器,是关乎他作死成败的关键一步 。
第三步,情感纠结,优柔寡断
公子章体魄健壮,性格强悍,本是一个极优秀的太子,不到十五岁就被委以统率中军的重任,多次随从父王出征,屡立战功,颇具威望,这一点远胜公子何 。仅仅是出于对继室吴娃的爱,而废掉公子章,改立公子何 。但又千方百计表达对公子章的歉意,而不顾大局利害地对公子章加以补偿,甚至是违背礼制地宠溺 。比如,他自己经常与儿子公子章居住在一起,衣食住行均命人准备两份,而且公子章的仪仗用度几乎与弟弟赵王何一样 。这使得原本已经平静的公子章野心复燃,导致日后兄弟反目,手足相煎 。
第四步,不甘失落,图谋复辟
如果一个君主在年富力强的壮年禅位,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是真的干不了,要么是真心不想干了 。而赵武灵王禅位好像不是这两个原因,他并不是看破红尘,相反,他胸有整个天下 。但令人遗憾失望的是,在他看来,有点心机的小儿子似乎只成功地继承了自己让出的王位,却没有继承自己身上的胸怀、魄力与才干 。如果自己现在还能在赵国国君——最高权力的位子上,哪怕再干十年,赵国的未来又将如何?唯一能服用的后悔药,就是强行改变眼前的现实,让它退回到自己想要的当初 。因此,在儿子赵惠文王四年,父亲赵主父打算把代郡分给公子章,让公子章也称王 。其实,则是父亲想要夺回儿子的王位,重新执掌朝政 。这就不仅仅是兄弟相煎,恐怕父子相残也在所难免了 。
- 中国古代有多少个朝代
- 咸丰元宝介绍
- 双鹿冰箱有哪些特点
- 怎样研究历史文化?
- 普惠制原产地证书在未来可能会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32国取消中国出口普惠制待遇系误读
- 全国哪里的大米最好吃?经评选,这5种大米榜上有名,有你家乡吗
- 典韦在历史上如何?
- 历史上哪次地震死亡人数最多?
- 书法历史简介
- 历史上潘安真实存在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