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国家智利,国土面积如此狭长是如何造成的?( 二 )


于是在1718年和1776年,两个新的总督区:新格拉纳达和拉普拉塔分别得以建立,之后又过了两年,1778年智利也被从秘鲁总督区分割出来,但因为其面积相对狭小的原因,成为了秘鲁总督府下设的地区统治单位——智利都督府 。
19世纪初一直到中叶,原本的欧洲移民在南美繁衍生息几代后完全接受了本土文化,这也就是土生白人 。而随着启蒙思想的传入,南美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土生白人开始持续不断的反抗原本宗主国的统治,智利自然也不例外 。
公元1810年,智利正式独立,之后虽然秘鲁总督区出动了大批军队前来进剿,但是他们陆陆续续的被智利的民族独立军所击败,在1818年时,局势正式稳定下来 。
但此时智利的领土只有现在智利十六个大区中的阿塔卡马区以南,马乌莱区以北这片领域,约为目前面积的三分之一,而这也就是智利的雏形 。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战略纵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智利自然也了解到自己的国土形态所存在的忧患,一旦外敌入侵,狭长的疆域将陷入到无法集合力量防守和抵抗的窘境,然而客观地理条件的限制是无法改变的 。
智利东部边疆几乎被整个安第斯山脉遮蔽,地形结构驳杂繁密,砂石林立,褶皱山系所带来的地势起伏不平,崎岖艰险,加之高海拔气候本身具有的温度和降水量在不同时间段的高度差异,让智利人始终无法寻找到适宜居住并且向外延伸的大型群落聚居地 。
除此之外,安第斯山脉本身处于灾害多发的环太平洋地震带之上,火山喷发和频繁的地震袭扰着智利试图跨越安第斯山脉的尝试 。摆在智利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向南北进发 。
智利首先盯上的是北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领土,其实相较于南部来说,北部的土地十分贫瘠,地处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三国交界之处的阿塔卡玛沙漠历来被称为不毛之地,气候极度干旱,常年无雨 。
然而这个情况在19世纪初期发生了改变,阿塔卡玛沙漠发现了规模庞大的硝石和鸟粪资源,而这些资源让新生的三个国家立刻陷入了尖锐的矛盾中 。
西班牙殖民时期对阿塔卡玛沙漠从未有过明确的区域划分,自然而然的,外交谈判也因此在多次交涉后无果,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只能通过武力取得 。
1879年4月,战争爆发,秘鲁和玻利维亚联合向智利发动了进攻,然而智利凭借自殖民时代便打造出的强大海军力量将秘鲁和玻利维亚的海岸线牢牢的封锁住,两国无法获得外界支援渐渐陷入颓势 。
终于在4年后的1883年,智利与秘鲁签订了《安孔条约》,智利获得了阿塔卡玛沙漠全部的矿藏产地,将北部的塔拉帕卡,阿里卡,塔克纳等地收入囊中,这次扩张大获成功 。
本来是无可奈何的南北方领土延伸计划,居然让智利获得了大量资源,这种意外之喜强化了智利人继续扩张的野心 。然而北部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扩张空间,相反南部受到自太平洋而来的海风哺育,气候湿润而温暖,降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富饶,自殖民时代就是人口繁衍生息的风水宝地,于是南部扩张计划便被提上了日程 。
相对于北部对手业已成型的近代化国家来说,向南方扩张的难度降低了很多 。这次智利主要的对手是南方的原住民马普切人,马普切人的历史非常悠久,大致在印加时代因为持续不断地反抗印加帝国的统治逐步南迁 。
这种情况在西班牙人到来之后没有发生多大改变,西班牙人惊讶地发现马普切人尽管是印第安人的分支,其学习能力和战斗力却远远高于其他同种族群 。
马普切人用最快的速度学会了骑马和金属冶炼技术,反过来跟西班牙殖民者打得有来有回 。这点直接导致三百年中西班牙人不能跨域比奥比奥河,被迫停止了自己的征服之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