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遇上元宵节活动 元宵节是情人节?( 二 )


情人节遇上元宵节活动 元宵节是情人节?

文章插图
更有趣的是“迎紫姑”,以卜将来蚕事好坏 。按南朝宋人刘敬叔《异苑》的记载,紫姑本是一户人家的小妾,为正房大妇所嫉妒,于正月十五日气愤而死 。后人做其形而迎接她 。迎时要念咒:“子胥(紫姑丈夫之名)不在,曹夫人(即其大妇)已行,小姑可出 。”迎紫姑时要在厕所边或猪栏边,如果手中的紫姑形象物变重,就是紫姑神来了 。迎紫姑还要在厕所中置破旧衣裳 。据说有平昌孟氏曾于正月十五日试迎了一次,紫姑竟“穿屋而去” 。看来当时人们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这个为人做妾的紫姑显然是劳动人民按照自己的想象而创造的神,所以她地位卑贱,穿破旧衣服,活动于厕所或猪圈栏旁 。
隋唐:放花灯
隋代开国初年,隋文帝提倡节俭治国,对元宵节民间大闹灯火禁止颇严 。《隋书·柳彧传》记载:柳彧曾上书文帝,叙述当时京城和各州县,每逢正月十五日夜,人们“充街塞陌,聚戏朋游 。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以秽嫚为欢娱,用鄙亵为笑乐,内外共观,不曾相避” 。这位老夫子认为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百戏及风俗活动有伤风化,至于“高棚跨路,广幕陵云,炫服靓妆,车马填噎,肴醑肆阵,丝竹繁会”,那是浪费人力物力,更不能容忍的是有的人“竭赀破产竞此一时”,有的家庭“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都去观看 。柳彧请隋文帝下诏禁绝这些节日习俗 。隋文帝采纳柳彧的建议,雷厉风行地禁止元宵张灯及娱乐活动 。
隋文帝禁元宵节,他的儿子隋炀帝却与他相反,竭力在元宵节铺张奢侈,挥金如土 。大业六年(610年)正月,因西域少数民族首领云集洛阳,隋炀帝调集民间艺人进城,于正月十五日在洛阳皇城端门外端门街,举行盛大的百戏 。《资治通鉴·隋纪》记载:“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 。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 。”从此一扫汉代敬神礼佛的节日观念,而开元宵行乐之端 。所以胡三省注曰:“今人元宵行乐,盖始盛于此 。”薛道衡《和许给事善心戏场转韵诗》描述当时盛况道,“万户皆集会,百戏尽前来”、“竟夕鱼负灯,彻夜龙衔烛” 。精彩的百戏歌舞中既有传统的百兽舞、五禽戏,又有少数民族的艺术表演 。“羌笛陇头吟,胡舞龟兹曲” 。隋炀帝这位浪荡天子乐陶陶地带着他的成群妃嫔,登楼观灯 。
情人节遇上元宵节活动 元宵节是情人节?

文章插图
同西周两汉一样,唐代都城长安也有宵禁制度 。但是元宵节前后几日内,却特许驰禁,放三夜花灯,称之为“放夜” 。据《太平御览》引唐人韦述《两京新记》:“惟正月十五日夜,敕金吾驰禁前后各一日以看灯 。”当此之时,“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于是“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走出坊门,夜游观赏那争奇斗艳的各式花灯,以致车不能掉头,人难以转身 。《雍洛灵异小录》记载:“唐朝正月十五夜……灯明如昼,山棚高百余尺,神龙以后,复加俨饰,士女无不夜游,车马塞路 。”甚至有的人被挤得悬空而起,“有足不蹑地浮行数十步者” 。
唐初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对元宵放灯尚未大力提倡 。据《旧唐书·中宗本纪》记载:唐中宗李显景龙四年(710年)元宵节观灯还是偕皇后微服出行,并借踏月赏灯的机会巡幸大臣萧至忠、韦安石及长宁公主家 。但此后不久,就奢侈之风大开 。《朝野佥载》记载:睿宗先天二年(713年,即玄宗开元元年)正月十五、十六、十七日,在安福门外做一巨型灯轮,高达20丈,上边缠绕五颜六色的丝绸锦缎,用黄金白银作装饰,灯轮悬挂花灯五万盏,如同五彩缤纷、霞光万道的花树一般 。同时,让“宫女数千人,衣罗绮,曳锦绣,耀珠翠,施香粉”,在灯轮下轻歌曼舞,还从长安万年县选出少女妇人千余人,在灯轮下踏歌三日 。当时洛阳盛况是“他乡月夜人,相伴看灯轮,光随九华出,影共百枝新”,以致“歌钟盛北里,车马沸南邻”(韩仲宣《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 。“月下多游骑,灯前绕看人,欢乐无穷已,歌舞达明晨”(崔知贤《上元夜效小庾体同用春字》) 。《辇下岁时记》还记载:唐睿宗上安福门观灯,让太常作乐歌,宫女歌舞,朝士中能文者填写踏歌词,踏歌“声调入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