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百善孝为先,有哪些习俗?清明节为什么不固定日期?( 四 )


有时侯好多人在同一天这样进行,有的人或提前或迟后,原因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按自己时间安排,正点时间不得到的,那天有忙事,或凑不齐成员,等一切准备好了才去,这就出现了或前或后的现象,但一般情况下,都是提前的多,迟后的少,因为有种说法是清明过了,先人以为不来了也会没想望了 。也就不来了 。
另一种说法是"逢戊不上坟",这一天逢"戊"的话,是土神值日,因为在坟上要动土、或植树,怕冒犯了土神,因此,逢戊的清明日,人们一般不去祭祖,而统一选择在了前一天,因此会岀现不固定日期的现象 。
我们西北人,清明时节要给先人上坟,也就是平时说的“扫墓”,上坟的时候,除了烧香点蜡,还要烧纸钱!
最主要的还要在坟头挂“坟纸”,“坟纸”就是把五颜六色的纸,剪成长条,挂在坟头的荆棘土棘上,远远望去,花红绿梢,路人就知道这家坟头的后代发达,人脉兴旺,
小时候最喜欢清明时节,那时候,物资紧缺,我们上学写字本都买不到,一年等清明时节,就把人家上坟的坟纸偷偷拿回家,然后用细铁丝订在一起,就是长条条的本子,上面就可以写字做作业了!
也有一些调皮不爱学习的,把“坟纸”用石头砸着连在一起,长长的,用树枝挑起来,在三月的风中飘扬,如同正月大人们耍的巨龙,大一些的挑龙,小一些的跟在后面,摇旗呐喊,少年不知愁滋味!快乐多多!
由于资源有限,有需要订作业本的,有需要做“长龙”的,于是,清明时节,儿童们有个活动,就叫“抢坟纸!”,上坟的主人,怕儿童们“抢坟纸”,上完坟,就要在坟头守一会儿,听说过了一个小时就好了!也有人为了不耽误时间,就把坟纸剪成碎片,撒在坟头上!
父亲那时是在供销社工作,买各种纸张便利,每到清明时节,他会买很多白纸,并嘱咐我们剪的宽宽的,以便于娃娃抢了去,装订成比较大的本子,方便使用!
父亲去世已经七年了,坟头草已经很长很长了,今年清明该给父亲上坟了,虽然现在去坟头“抢坟纸”的活动已经绝迹了,学生用的作业本一个比一个洋气,再也没人去抢略显粗糙,土不啦叽的,还带有晦气的“坟纸”了,但我们依然按照父亲当年的教诲,把坟纸剪的宽宽的,只是在里面寄托我们对父亲的思念!
“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 。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 。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世事如江水东流,代代老人逝,堆堆新坟出,年年清明时,万山如披雪!清明上坟,追思先贤,漠漠随风而去!
我们最终都会变成荒冢一堆,但有生之年,必须做有益于他人的人,就如同父亲把坟纸剪得宽一点的事,虽小为而见大爱!
树有根,水有源,清明祭祖,也是寻根思源 。“清明”,水清则明,万物在春天的孕育中萌芽,充满生机盎然的景象 。人们踏青赏玩,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美好的|瞬间 。踏青赏玩的同时,也不忘大自然的恩赐,那就是野菜和野树芽,所以,清明节,也叫“寒食节” 。百善孝为先,吃水不忘挖井人,心中蒙发的感恩之情,也是挥之不去 。祭祖思源,也是激励自己,心灵得到平复 。虽阴阳相隔,天各一方,但这份情意,永远不会磨灭 。
清明节被国人列为传统节日,也有他的特殊意义 。寻根问祖,寄托哀思;祭祖、扫墓、祭拜,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文明传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希望的种子,在人世间生生不息 。虔诚膜拜,天地共鸣,传递情感,一生平安!
祭祖在各地悄然兴起,上坟扫墓,那是肯定必须做的事,鲜花,供果祭奠亡灵,坟墓周围打扫干净,需要添一些土的,增添一点 。墓碑那里腐化的,进行修整一下 。再烧上几匝纸钱,以表示一点心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