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简单版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 四 )


清梠凛凛,壮气熊熊 。各竭诚义,递为雌雄 。和璧聘返,渑池好通 。负荆知惧,屈节推工 。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
译文 译注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以勇气闻名于诸侯各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者令缪贤家的门客 。
赵惠文王的时候,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 。赵王同大将军廉颇及大臣们商量:要是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骗;要是不给呢,就怕秦军马上来攻打 。怎么解决没有确定,想找一个能派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没能找到 。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派去 。”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可以呢?”缪贤回答说:“为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阻拦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愿意跟您交个朋友” 。因此我就了解他了,所以想往他那里去 。’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 。现在您是逃出赵国奔到燕国,燕国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 。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 。’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 。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派他出使很适宜 。”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说:“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 。”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 。两种对策衡量一下,宁可答应它,让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 。”赵王说:“谁可以派为使臣?”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 。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 。”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
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献给秦王 。秦王大喜,把宝璧给妻妾和左右侍从传看,左右都高呼万岁 。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邑给赵国抵偿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红斑,让我指给大王看 。”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站定,身体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给我们的城邑恐怕是不能得到的 。’商议的结果不想把宝璧给秦国 。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 。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殿堂上恭敬地拜送国书 。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 。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接见我,礼节非常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 。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收回宝璧 。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 。秦王怕他真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主管的官员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交割给赵国 。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 。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 。”秦王估量此事,毕竟不可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请相如住在广成宾馆 。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但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