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4名野外地质调查人员致以沉痛的哀悼 哀牢山遇难人员或不知定位仪能求救( 四 )


但是 , 4名调查人员携带的4台RTK设备 , 进山后并没有被打开过 。据媒体报道 , 4名调查人员13日进山后 , 13日中午12点59分 , 曾最后一次与外界通话;14日7时30分 , 哀牢山附近基站最后一次收到队员的手机信号 。
龚波则表示 , 有时候高科技产品在原始森林没法用 , RTK设备也有可能没办法接受信号 , “原始森林和开发过的森林不一样 。如果建的基站离得远 , 打开了也无法接收信号 。”
自然资源调查是否有行业规范?
实际上 , 对于自然资源调查工作的指导 , 国内不乏规范和标准文件 。
以地质调查为例 ,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等单位起草、于2005年5月1日实施的《地质勘探安全规程》(下称“安全规程”) , 对地质勘探单位的制度健全、从业人员相关技能等均作出相关规定 。
比如 , 地质勘探项目组每年野外工作出队前或变换工作地区前 , 应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从业人员应熟悉工作地区人文、地理和危险因素 , 掌握当地野外生存、避险和相关应急技能 。
↑《地质勘探安全规程》规定
《安全规程》还提到 , 地质勘探单位应了解和掌握工作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和安全情况等信息 , 并且需将安全信息和预防措施及时向野外从业人员告知 。此外 , 地质勘探单位应为野外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无线电通讯设备等装备 。
此外 , 在森林资源调查上 , 由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员起草、于2011年6月1日实施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 对森林调查范围、内容、调查准备等有所规范 , 比如其中提到 , 要根据调查人员数量、外业工作量准备调查必要的调查仪器和设备 。
采访人员查询发现 , 一些地方政府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案的制定上则做了进一步细化 , 如浙江省的文件中规定 , 委托调查承担单位必须持有相应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质证书;调查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为统一技术方法 , 调查单位在开展调查工作前 , 应对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经考核合格后的调查人员方可参加调查工作 。
此外 , 据采访人员了解 , 野外作业人员也会参考《野外地质工作实用手册》、《野外地质工作生存教程》等书目 。
龚波告诉采访人员 , 对于野外自然资源调查工作 , 目前没有强制性的规定 , 而像《野外地质工作生存教程》这类参考内容比较详细 , 但实际工作情形千变万化 , 如怎么选营地 , 严格按照参考书上做法 , 工作或难以进行 。
龚波指出 , 野外调查工作的开展 , 更依赖于专业人员的经验 , “‘传帮带’很重要 。”龚波表示 , 地质调查工作以前常出现安全事故 , 因此在执行任务的人员组织会考虑让年纪大、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带年轻人 , “上山前 , 有经验的老地质人就会反复叮嘱年轻人该注意哪些事项 , 甚至会检查我们的包 。”
《安全规程》中提到地质勘探项目组(车间、分队)应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员 。龚波表示 , 在实际工作中 , 会根据工作单位数量来配备安全员 , 比如一个项目或十几人的小分队便配有专门的安全员 , 但是4人的工作小组是否配备安全员则“不好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