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这个城市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三 )


毕业后我看过大海的广阔,看过高山的峻秀,可是心心念念的还是这中原热土,让我魂牵梦萦的故乡,看的多了才知道自己心中所想心中所爱,开封,真的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
开封是个很美的城市.
实话实说 开封现在的规划很牛 巴不得把开封城墙内整体改造成仿宋公园 但和其它以城市为旅游地的不同 要么像山西的平遥古城或丽江 本身就是老东西 面积比较? 投入小, 。要么像横店影视城一样有商业公司投入基本运行 。开封纯政府投资 纯街景无门票 为了环境 四线城市无大型实体经济做税收后盾 个人感觉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如果不改变思路 经过十年二十年到那个样子了 政府沓了一屁股债 或者因为投入不足维护出问题 现在御河因为维护跟不上有点显破旧了 河道里抬眼就能看见垃圾 杂草遍地 好么 大家说御河是建业投资的 可是要知道政府是用御河两边的土地换的 人家会吃亏 所以 不看好开封的发展 或者有一句话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做为一个老开封人,简单点说就是在这里的时候不感觉多好,但是能去外地几天再回来,才发现开封的空气都是甜的 。所以说,爱开封的人无论怎么样都能找到爱的理由,而不爱的人,如果在开封住上三个月也就爱上开封了 。
若干年前,有一个美国人写了一篇文章叫《从纽约到开封》,文章的大概意思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的繁华如过眼云烟 。当这个美国人看到如今的开封市,从一个国际的繁华都市,变为省会,最后我为地级市,如此破败不堪,禁不住感慨万千 。从而联想到纽约也可能像今天的开封一样,在历史长河中衰败下去,要想保持城市的繁荣,需要人们有进取心 。
若干年前,从河大老西门往西走,就会见到一个狭长的胡同,胡同又窄又长,里面满是大学生和闲杂人员,熙熙攘攘,店铺,小吃,还有租房的 。两边的房屋都是当时开封的老居民家属,楼房并不高,顶多三层而已 。这些住户早年曾在厂里上班,很多厂倒闭,家庭生存成了问题,许多家庭都离了婚 。不过由于临着河南大学,这些家庭开起了小旅馆儿,有的在门口卖起茶叶蛋,小吃店等生活还算说得过去 。
穿过狭长的胡同,就是一条大街,大街向北不远是复建起来的一个大城门,过了城门就是北郊乡了 。这一段胡同也很多,情况就不乐观了,房子低矮破败,如果遇到雨水天,道路积水横流 。
不过这里的早点还不错,胡辣汤,油条,油馍头,还有咸糊糊,应有尽有,价格也不贵,味道也很好,男女老少围着桌子喝碗胡辣汤,吃点油条,看起来他们挺满足的 。还有好喝酒的人,提着酒瓶子要了一碗羊肉汤,大早上喝一碗羊肉汤,几杯辣酒,汤喝完了,酒还没喝完,最后拿起有酒瓶子一饮而尽,看得外地人目瞪口呆 。
河大东门,沿着城墙是一些树木,早上一群群的老头提着鸟笼子在哪儿遛鸟,还有许多抖空竹的人,他们斗的技术挺高,中间有一个线网格,好像打羽毛球似的,两边人把空竹抛过网格抖来抖去,那技术看起来精湛,真是高手在民间呀!
当年在那读书时,经常会去一家地方喝胡辣汤,他的胡辣汤是白胡辣汤,胡辣汤里有细小的豆腐块儿,汤中飘着绿丝丝的青菜叶子,喝起来有点儿稍微辣的感觉,很清爽,再要几根油条,油条胖乎乎的,外焦里嫩,价格也不贵,胡辣汤1.5元一碗,油条1元1根,比学校强多了 。不过需要排队,吃的人很多,所以我们都会起的很早,就是喝上一碗胡辣汤吃几根油条 。
北书店街是一个步行街,青黑石铺的路,两边的房子保持着民国的风貌,古香古色,街中间有一条向西的小巷,沿着小巷向西走,不远就是陕山甘会馆,从山甘会馆可以看出,曾经的开封是相当繁荣的 。在这条小巷的中间,有一个破落的小门店,从雕刻的门楣看来,应该是民国时期留下的房子,看到房的样子,你会不由得联想起他的曾经 。门上写着几个字,王记烧饼店 。打烧饼的爷俩是回民 。父亲长得又高又大,六十几岁的年纪,儿子大概十八九岁的样子,这爷俩娴熟的动作,看着就舒服,打出的烧饼又大又焦又香,中午总是排起长长的队伍,烧饼可以加馓子,也可以加鸡蛋,其他蔬菜什么的 。看来生意真的很好 。有时闲时几个同学在那儿买一摞烧饼,喝上对面的鸡血汤,那也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冬天喝的身上暖乎乎的,然后在那个地方买些便宜的衣物什么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