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提出替天行道,为何又放走高俅童贯?我们误解了替天行道之意

宋江提出替天行道,为何又放走高俅童贯?我们误解了替天行道之意

----宋江提出替天行道 , 为何又放走高俅童贯?我们误解了替天行道之意//----

宋江提出替天行道,为何又放走高俅童贯?我们误解了替天行道之意

----宋江提出替天行道 , 为何又放走高俅童贯?我们误解了替天行道之意//----

宋江提出替天行道,为何又放走高俅童贯?我们误解了替天行道之意

----宋江提出替天行道 , 为何又放走高俅童贯?我们误解了替天行道之意//----


"multi_version":false

很多喜欢水浒的朋友最纠结的事就是宋江为什么不杀高俅 , 宋江提出替天行道 , 这肯定是没问题 , 那为何不把奸臣除掉呢?

替天行道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题目要问 , 梁山捉住高俅 , 但没捉住童贯 , 何来放走之说?要说明一下 , 朝廷派童贯征讨梁山 , 展开大战 , 童贯大败而归 , 童贯所带的名将 , 不是死就是伤 , 还有的被活捉 , 只有一个毕胜 , 最终宋江是故意鸣金收兵 , 否则活捉童贯易如反掌 。 宋江还把捉住的大将鄷美给放回去 。

童贯

梁山好汉活捉高俅 , 宋江不但不杀 , 还高规格招待 , 临走赠送金银财宝 , 还有宋江在历次活捉的朝廷将领时 , 都采取了放的策略 , 108将凑齐前 , 捉到将领一律劝降 , 108将凑齐后 , 捉到朝廷大将一律放走 。 有的好汉看出了这个规律 , 捉了将领 , 直接偷偷杀了 , 省下又让宋江放走 。 当然在战场上直接被干掉的 , 死了也就死了 。

高俅

问题来了 , 既然宋江提出替天行道 , 那么按我们的理解 , 杀掉高俅童贯这样的奸臣是标准的替天行道 。 可是按宋江的想法 , 他的替天行道并不是这个样子 。 首先替天行道不是“清君侧” , 皇上判断一伙力量是叛变造反还是暂时聚义的区别有两个 , 一看是否扩充力量并疯狂占领州府地盘 , 二看是否斩杀朝廷的大将大臣 。 宋江打下了大名府、青州府、华州府、高唐州、东平府、东昌府 , 都没有占领 , 拉走财产就回梁山 , 捉住大臣大将也全都放回 , 实际是向皇上表明 , 梁山不是造反的叛军 , 只是临时没有番号的忠义之师 。

林冲

宋江提出替天行道 , 可以理解为我们是给皇上干事的 , 只是皇上还不知道 。 对外宣布自己的合理性和正义性 , 对内是约束自己的兄弟 , 不要胡闹 , 不要强抢民女 , 不要抢普通百姓 , 我们是替天行道的 , 我们干的每一件事都要合乎道 , 打下州府 , 总要拿出一部分粮食分给百姓 , 平时对百姓也是秋毫无犯 。 还有一个意思是为将来把这支队伍完全变成被朝廷所用打基础 , 宋江知道 , 招了安 , 兄弟们必然会成为征战的主力军 , 从现在就开始适应这个身份 , 别到时转变不过来 。

梁山好汉成为正规军

宋江不杀奸臣 , 还有一个原因 , 宋江知道奸臣是杀不完的 , 杀了这个 , 还有那个 , 宋江是站在皇上的角度考虑问题的 , 高俅童贯虽然可恶 , 但他们手中掌握大权 , 一旦他们死了 , 接替的说不定比这个更坏 。 在当时有了那种土壤 , 上到达官贵人 , 下到小牢子刽子手 , 贪婪成性 , 宋江的理想是做到出将入相 , 位极人臣 , 像包青天那样 , 再整肃官场风气 , 当然有那些奸臣们 , 不会让他的理想成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