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7家陶企新建大板瓷砖生产线!40%的800×800mm瓷砖将被取代?( 二 )

在今年早些时候 , 恒力泰机械营销总监旷国军曾介绍 , “国内真正生产大板的企业有7家 。 今年 , 我们与一些陶企接触了解到 , 计划上大板生产线的大概还有4-5家 。 ”

另有消息称 , 顺成陶瓷等企业对大板生产技术与装备都有浓厚的兴趣 。

市场比预期要好  实力陶企敢于投入

前几年 , 欧神诺陶瓷董事长鲍杰军曾提到“大板的最大贡献是打仗” 。 2018年有媒体报道称 , 国内现有的几条陶瓷大板生产线 , 一年只需生产3个月左右的时间 , 就已经能能够满足全年销售需求 。 那么经过一年的发展 , 目前的情况如何?

中国建筑卫生协会副秘书长、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尹虹博士最近表示 , “陶瓷大板的市场预期比我们想象得好 , 我们陶企很有实力 , 在赋能求变的今天 , 他们敢于投入 , 敢于创新 。 ”

蒙娜丽莎集团王力认为 , 2017、2018年是陶瓷大板的萌芽期、培育期和推广期 , 经过几年的市场培育 , 目前陶瓷大板已逐渐成熟 , 从原来的厂商噱头、实力体现 , 已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销售力 , 陶瓷大板极有可能进入快速增长期 , 2019年将是其销售份额快速攀升的一年 。

在营收方面 , 陶瓷板企业也不断释放出积极信号 。

最近 , 蒙娜丽莎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财报 , 其中 , 它的陶瓷板、薄型陶瓷砖的营收增幅最大 , 达到1.63亿元 , 同比增加49.55% , 而且毛利率为52.36% , 同比增加2.94% 。

意特陶在“818超级厂购日”活动中创下超220%销售完成率 , 其中大板产品销售占比超30% 。 据德赛斯公司大客户经理杨卫介绍 , 德赛斯岩板每年的供货增长量为300% 。 石代公司公司销售经理胡剑透露 , 石代公司今年前几个月的岩板销售额达3000万元 。

2018年12月 , 据新明珠陶瓷集团副总裁简润桐介绍 , 经过一年多的研制开发工作 , 新明珠3200mm×1600mm×6mm超大规格陶瓷薄板已如期上线生产 , 生产设备运行稳定 , 产品优等率94%以上 , 日产量达到5000㎡以上 , 完全满足市场需要 。

2018年9月 , 据金牌大板技术研发经理黄旺明透露 , 金牌可月消化10万㎡产能 , 累计生产“高韧性陶瓷大板”60万㎡ , 实现新增产值1.8亿元 , 新增利润0.51亿元 。 而金牌只做20%的大板库存 , 另外80%都可通过不同的渠道卖出去 。

大将军陶瓷也透露 , 2018年银河大板一上市就获得了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可 , 月订货量已经超过50000㎡ 。

今年年初 , 壹號大理石推出一款新品——73度白大板系列 , 据称上市不到两个月已突破10万㎡的销售量 , 而且为期22天的壹號家装节实现收款3853万元 , 其中73度白的售额占比为25% 。

大板标准落地 推动建筑装饰应用

在应用和施工方面 , 今年陶瓷大板也迎来了不少利好消息 。

6月25日 , 广东省建筑材料行业协会发布了T/GBMA 001—2019《陶瓷大板施工技术规程》团体标准 。

紧接着在6月26日 , 全国建筑卫生陶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四届三次年会(2019年年会)审议并通过《大规格陶瓷板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与《户外装饰瓷砖》行业标准》 。

行业人士认为 , 这些标准填补了陶瓷大板在安全铺贴施工工艺标准化的行业空白 , 规范了陶瓷大板在应用领域辅材、施工辅助工具、施工工艺流程、验收标准等领域内容 , 这为推动陶瓷大板应用技术的迭代升级 , 为陶瓷大板市场注入了新动力 , 为实现陶瓷大板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和共融合作奠定了基础 。

据悉 , 《陶瓷大板施工技术规程》由广东省建筑材料协会发起 , 联合广东陶瓷协会、广东省建筑防水材料协会统筹组织 , 起草单位包括德高、蒙娜丽莎、唯美陶瓷、新明珠陶瓷集团、东鹏控股、金牌陶瓷、高明贝斯特陶瓷、马贝建筑材料、集泰化工、鹰牌陶瓷集团、简一陶瓷、新中源陶瓷、亚细亚陶瓷、欧文莱陶瓷、金意陶陶瓷集团、冠星陶瓷企业、能强陶瓷、一二三装饰工程等企业 , 为现阶段针对陶瓷大板领域的施工或铺贴提供了标准支持和工艺参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