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南下打工潮,第一批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现在都怎么样了呢?
----90年代南下打工潮 , 第一批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现在都怎么样了呢?//----
----90年代南下打工潮 , 第一批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现在都怎么样了呢?//----
----90年代南下打工潮 , 第一批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现在都怎么样了呢?//----
"multi_version":false
上世纪90年代 , 沿海地区进入改革开放新节点 。 几千万农民涌向广东、福建等沿海城市打工 , 形成一股打工潮 。 而我的父母亲人就在其中 。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愿望 , 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生活 。 那么 , 第一批背井离乡的农民工现在都怎么样了呢?
90年代初 , 我和哥哥被分别寄样在外婆和奶奶家 。 而我的父母穿越几千公里来到沿海城市福建泉州打工 。 如果你问是什么带给他们勇气背井离乡 , 他们只会告诉你一个字-穷!
的母亲常常给我讲述我出生前后的境况 。 她和父亲结婚后住在一座破瓦房里 , 支撑破瓦房的墙摇摇欲坠 。 村子里的人总嘲讽说我们家的房子终有一天会坍塌 。 然而就是这个危房顽强的为我们挡风遮雨 。
那些年农村的日子都不好过 , 一年到头都舍不得几顿肉 。 吃得最多的就是稀得像米汤般的地瓜粥配咸菜 。 而我的父亲却又年轻不懂事 , 欠了一身赌债 。 家里的东西全被搬空了都抵不了债 。 不仅如此 , 他还得了几次重病 , 每天都要喝中药 。 这无疑使我父母在本就艰难的处境下雪上加霜 。 他们只能咬着牙艰难度日 , 同时也遭受了许多白眼和欺负 。 因为穷 , 连村子里的人都看不起你 。
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 父亲只能想办法外出挣钱 。 在我刚满一岁后 , 母亲也独自坐上长途汽车跨越几千公里和父亲在外打工漂泊 。
母亲说 , 刚去福建的时候 , 外来务工人员并不多 , 也没那么多的工厂 。 他们就做做零工 , 都是些粗重的本地人不愿意做的工作 , 一天也就8、9块钱 。 后来听同乡说陶艺厂做土坯赚得多一点 , 它们又做土坯 。 那时候两个人能赚两百多块 。 虽然很辛苦 , 但也有了奔头 。 为了能早点把欠债还上再盖上新房 , 他们每天除了睡觉的时间 , 其余时间都在工作 。 在经济方面 , 母亲和父亲也商量好了 , 每个月领完工资留下基本开销 , 其余全部存进银行 , 还是死期 。
我4岁时 , 因为母亲很思念我 , 所以也把我接了过去 。 哥哥由于要念书 , 所以继续做留守儿童 。 至今我都还记得我们居住的环境 , 简易搭建的临时住所破旧拥挤 。 但在吃穿上 , 他们对我从不吝啬 。 在我为数不多的记忆中 , 有母亲给我买水果 , 有父亲骑着自行车母亲坐在后座 , 我坐在自行车前的篮子里 , 我们一家三口上街采购 。
后来父母又转了行 , 原因很简单 , 薪资更高 。 不管新的行业有多累 , 只要能赚钱 , 他们都愿意去尝试 。 这是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 , 容不得他们有丝毫的犹豫 。
7岁的时候 , 我随父母回到了老家 , 他们盖起了村里第一栋2层小楼 。 而欠债早就已经还光 。 那个时候村子没有大马路 , 盖房子的砖瓦泥沙全靠人拉马驼 , 在运输上花了大量人工费 。 当时的造价已经足够在城里买好几套房子了 , 但我的父母就想争口气 , 房子建好那一刻 。 我想他们一定很自豪 。 房子盖好了 , 他们继续南下打工 。 几年后我们也都被父母接到身边念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