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图五脏六腑 人体解剖图五脏六腑胰腺炎症状( 二 )


人体解剖图五脏六腑 人体解剖图五脏六腑胰腺炎症状
五脏六腑分别指什么器官
五脏指心、肝、脾、肺、肾,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 。
我们去医院看中医,经常会听到医生讲“肾虚”“脾虚”等等 。 有些人担心是不是肾或者脾出了问题,很多人甚至买药来补充和治疗 。 其实中医所说的肾、脾等内脏和我们想象的并不完全一样 。 中医的五脏六腑理论主要是一个功能定位 。 比如肾不是独立的肾,是指泌尿系统,包括膀胱,脾不是独立的脾,是指消化系统,包括胃 。
那么中医的五脏六腑是什么呢?中医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 。 五脏主要储存精气,六腑消化食物,吸取其精华,排除其糟粕 。
身体的内部器官
五脏(臧里)
释放五脏:心、肺、脾、肝、肾;六个空心器官――胃
: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 。 人体内的各种器官 。 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出 处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 ”
用 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内心
示 例 杨朔《海市》:“一望那海天茫茫,空明澄碧的景色,真可以把你的~都洗得干干净净 。 ”
近义词 骨子里面、五藏六府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 。 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 。 这是说,内脏虽存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 。 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
人体内脏器官之间,不但有结构上的某种联系,而且在功能上也是密切联系、相互协调的 。 某一生理活动的完成,往往有多脏器的参与,而一个脏器又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效能 。 内脏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是人体内脏生理活动的整体性的表现 。 因此内脏发生病变后也可以相互影响 。
目前,我们讨论得最多的就是脏与脏的关系,和脏与腑的关系 。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 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 。 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