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是我们民族传统,它的意义何在?】其实华夏文明的农历计时,对于农业生产才是最适合的计时历法 。我们应该在一些重大正规的场合用自己的年历 。比如,现在应该是共和七十年 。这些看起来事小,深思一下,却是一个民族的根源思想的问题!
华夏文明的思想传承,在这些农令时节方面表现的尤为显著 。比如,正月十五团聚后,就开始准备下一年的生产计划了,寒食节祭祀祖先播种,把这一年希望也同时种下了 。端午节,纪念大诗人屈原 。七夕节开始相亲准备繁衍 。七月十四又是祭祀祖先 。八月十五农业丰收又团聚 。九月初九又是登高节、重阳节 。这些都是为了让人们记住祖先的恩惠!就是让活着的人都不要忘本 。
华夏文明能够几千年的文化思想延绵不绝,就是这种伟大的怀念、传承思想在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
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上看,华夏文明之所以是人类社会群体中最高端的文明思想体系,就是因为华夏民族的尊重老人,尊重祖先 ,尊重祖先留下的非常宝贵的知识!这种追源溯远的思维方式就是华夏民族每一个个体的文化思想底蕴!这也是几千年华夏文明昌盛兴旺的根本 。
清明祭祖,严格说应该叫“寒食节祭祖” 。古文中并无“清明节”一词,只有“清明时节” 。
清明前一个节气为春分,春分前后是节日“春社” 。社日为立春后第九个戊曰 。社日直到民国仍存,见鲁迅文章《社戏》 。
寒食节为冬至后第105天 。依清初历法改革,在清明前一天 。明朝以前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天 。依各地传统的民间习俗,清明当天不扫暮祭祖,一般在清明前一至三天,即寒食节祭祖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方将清明这天作为组织学生、团员少先队去陵园扫墓的一天 。而且随着民国新文化运动,提倡移风易俗,寒食节不烧火做饭只吃冷食被易掉了,节曰也从寒食移到清明,称清明节 。在历法推算上,清明也比较容易记,而寒食、春社推算起来就麻烦一些,渐被抛弃 。
再过几天就是我们传统节日——清明节了,清明节即是自然节气的一个节点又是我们人文意义上的节日 。
清明节这天人们走出室外去踏青郊游,尽情的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时光,感受即将逝去的春天,这个时间节点上草木萌生,蛰伏了一个冬天的生灵们都瞬间的苏醒过来,迎接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时节 。
我们在尽情的享受美好春天的同时,还要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祖,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重大春祭 。清明节在我国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们从一岁一枯荣的草木的自然现象想到我们人类一代一代的传承,因此在每年的清明时节举行春祭大典活动,为先祖扫墓祭祀,提示后人守孝道尽本分,提高家族的向心力,再往大了说就是民族的凝聚力 。我们经常说世界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只有我们中国不用那个古字,就是因为我们中国文化一直在传承不曾间断,也是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认同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每家每户的姓氏一直可上溯到我们的姓氏形成之初,就是因为我们到现在还在继续着我们每年的清明节祭祀活动,我们的清明节已经列入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清明节就是春分过后的第十五天,正是生机勃勃,阳气转盛时刻,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在风清日朗自然节气和如今政通人和的人文环境下也要不辜负这大好时光 。
清明,对于孩提时的、大西北的我们来说,不过就是上学以后课本上提到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难以想象的画面罢了,之所以难以想象,那是因为西北缺水缺雨,基本上就不存在雨纷纷的现状,那是因为西北“春雨贵如油”……
- 广告是什么?
- 正式的MBTI职业性格测试该是怎样的?
- 几年不换微信头像,不改昵称,不发朋友圈的,会是怎样的一个人?
- 九月是什么星座
- 七月是什么星座
- 12月10日是什么星座
- 12月27是什么星座
- 摩羯是什么
- 8月24日是什么星座
- 12星座的爱吃什么水果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