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笔,只有靠大量的文学素质积累,去产生灵感达成 。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素材,有些人写出来活灵活现,意境圆融,而有些人写出来干干巴巴,食之无味 。
就好像没有文化底蕴的人,就算通过短期培训突然变得有气质了——那也只是看上去有气质,一旦多接触,就会漏底 。
有人说气质天生,其实并不对,气质是后天形成的,只是我们培养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和每个人的悟性不一样 。
气质和文章的意境一样,是需要长期的培训(渐悟)加上内心的灵感(顿悟),才能真正做到内外合一,气质高雅,境界高端 。
题主好 。我试着回答您的问题 。
我们不妨先想象一个俄罗斯套娃,它的名字叫“意象” 。拿开“意象”,露出“意境”;拿开“意境”,露出“境界” 。一层层,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
关于何谓意象、意境、境界,最好别去问作家,也没有哪个作家会抢着来回答 。这属于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乐意做的事 。
我至今也没彻底被哪一条关于这三个抽象名词的定义所折服 。也就是说定义无意义 。都是只能自圆其说的一家之言 。
我不想摘抄一句定义搁在这里 。意象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跟经历和经验在大脑和心灵上产生的感觉和融合有关系 。它具有瞬间的冲击感 。意象不是长久存在的东西 。
比如你看到一只狗迎风疾跑,翘起的尾巴在风中摇曳 。于是,你想到了风中的狗尾草;或者你看到一株狗尾草在风中摇曳,那一刻有什么东西在你心里颤动了一下 。于是,你想到了在风中疾跑的狗的尾巴 。
当客观与主观发生冲撞,然后倏然重叠、融合,对主观产生了改变 。于是,意象出现了 。说意象是意思的形象或形象的意思,也对 。但还是不太好理解 。
庞德的那首著名的《地铁车站》对“意象”做出了最好的解释(并非定义):
人群中这些脸庞的隐现;
湿漉漉、黑黝黝的树枝上的花瓣 。
意境=意蕴+境况(形态) 。
一篇文字中如果不包含一些带有主观意识的有意渗入、不能把作者的一些想法在不动声色的表述中蔓延开去,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
意境可以感觉,但不可以描述 。它完全是一种况味,甚至是一种“味道” 。
何谓意境深远?就像剥洋葱一样,你得一层层进入,才能抵达事物的核心 。事实上你永远也无法抵达,因为它是“深远”的 。
这就是“意境”的迷人之处 。在欲罢不能的渴念之中,让心灵的颤动余韵袅袅 。
爱德华·斯托勒的《美丽的绝望》似乎超越了“意象”,给了“意境”更多的关照:
我凝视着明月,
还有渐生的星星的微弱银燿;
我凝视着你,亲爱的,
于是我把我的诗篇抛开 。
作为文创用语,“境界”所指的无非就是作品所能达到的程度 。境界是纵向的,在向上或向下之间游弋 。
既然是“界”,它就会受到范围的苑囿 。因此境界有高低之别,却没有对错之分 。
人的思想、语言、观念和写作技巧都会决定一个作品的“境界” 。境界的高低没有统一标准,它因阅读者所期望的不同而不同 。
境界是一个变量 。高山仰止是一种境界;静水深流又何尝不是?
不想再举例,因为境界由心生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但燕雀和鸿鹄谁都没有错,它们只是在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体验属于自己的命运 。不必给它们贴上“境界”的标签 。
先有文学作品,后有文学理论 。如果有人在动笔写作之前就把意境、意象和境界之类抽象得要命的东西搞得清清楚楚,等待他的肯定不会是下笔如有神 。因为文学从来都是一只渴慕自由的鸟,它拒绝任何形式的缧泄 。
- 钻头限位环怎么用
- 桩承台钢筋锚固长度桩钢筋要多长
- 乐星554摇杆手柄怎么用
- 充电机怎么改电焊机
- 502胶水施工中的毒性
- 博世烘干机使用方法
- 萨丁拖拉机是合资车吗
- 家用315电焊机大约多少瓦
- “再苦不能苦了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家长会得到什么呢?
- 阳光阴影怎么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