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原文及翻译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翻译( 二 )


我曾去过徐州 , 惜未能登云龙山 , 只是有两三次在云龙湖边徘徊逗留 , 亦不久留 。苏轼先以空中鸟瞰的方式总体概括:群山环绕徐州 , 仿佛如一大环 , 只有其西留有缺口 。而张天骥的亭子 , 恰好就在其缺口之处 , 与上文“登高而望 , 得异境焉”遥相呼应 。读到此处时 , 我搜索记忆中的印象:烟雨茫茫的云龙湖外 , 莽莽苍苍的云龙山绵延不绝 , 与文章暗中印证 , 似乎确实如此 。晴空时千里无云 , 下雨时云起雾涌 , 随山势变化 , 风景亦有参差 , 苏轼所说“风雨晦明之间 , 俯仰百变” , 大约便是这种风景吧 。至于雪夜月圆 , 登山而上 , 凭栏驻望 , 有酒盈樽 , 眼前万里江山 , 心中千秋青史 。其中之乐 , 却是只可意会 , 不可言传 。
放鹤亭之名 , 缘自张天骥所养有两只鹤 , 驯养得非常好 , 而且善于高飞 。早晨 , 张天骥会在西山之缺口方向放鹤 , 看它们在云中来去翩翩 , 随风飞舞 , 或站于田野之中 , 亭亭玉立 。傍晚的时候 , 夕阳西下 , 云蒸霞蔚 , 晚舟摇曳 , 白鹤驾乘天边的最后一缕残红凌风而归 。
或者也正是因为如此 , 苏轼才对人说 , “子知隐居之乐乎 , 虽南面之君 , 未可易也 。”隐居之人 , 即使给个皇帝的位置也不干啊 , 就好比许由 , 尧准备把天下让给他 , 可他不仅婉言谢绝 , 甚至认为尧的话污了他的耳朵 , 洗耳于颖水之畔 。鹤一直是中国人的吉祥物 , 从《易》经到《诗经》 , 都因其为清远闲放之物 , 能够超然于尘世之外 , 而比之为贤人君子 , 尤为隐士所爱 , 似乎有益而无害 。然而 , 苏轼提出质疑 , 说卫懿公那么爱鹤 , 可他却亡国了啊 。苏轼又想起酒 , 周公和卫武公乃至上推至大禹 , 都曾经颁发过禁酒令 , 认为“荒惑败乱 , 无若酒者” , 然而阮籍、刘伶却因此而名世 。由是而观之 , 山林之乐 , 与为国之乐 , 确实不可同日而语啊 。
张天骥虽为山人 , 却也有凡人之喜乐 , 能够得到大才子苏轼的赞美 , 对他来说当然开心得不行 。他借着苏轼的意境 , 而作《放鹤》、《招鹤》之歌 。客观地说 , 张天骥的诗词水平 , 较苏轼要差一大截 , 而且也没有完全表达出苏轼的内涵 。
确实 , 古人确有许多爱好而误国者 , 有相当多的人还是雅好 , 比如李煜的词、宋徽宗的书画、梁武帝的修佛 。然而 , 他们三人都因此而亡国败身 。是文章书画或者佛的错误吗?可那么多文人墨客以此而名垂千古 。是皇帝就不能写字画画了吗?可唐太宗、康熙皇帝的字 , 即使放在历史上 , 也是大师级的 。唐玄宗的音乐才华及文化修养 , 也是历史级别的 。至于普通之人 , 多少难免会有爱好 , 然而有人因此而成就更美好的人生 , 也有人为此倾家荡产 , 甚至不择手段 。由此而可见 , 成败悲喜 , 与爱好喜本身并无关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