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为何闹僵了?( 五 )


因此,婶可忍,兄弟一定不可忍!
实际上,俄乌矛盾并不是从二战期间才产生的 。由于两国深厚的源源,早在乌克兰民族正式形成初期,俄乌两国的矛盾便已诞生 。
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同宗同源,都属于东斯拉夫人 。
早在公元9世纪,东斯拉夫人曾在东欧平原第聂伯河之上的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后经不断扩张,鼎盛时期的基辅罗斯领土一度达到了700多万平方公里 。
不过,到了公元12世纪以后,基辅罗斯陷入分裂,诸侯割据,谁都不服谁,内战也成为了基辅罗斯的主旋律 。13世纪以后,他们打着打着发现东边的蒙古人骑着骏马拿着弯刀来了 。就此,各个分裂的罗斯处在了蒙古人的统治之下 。
14世纪以后,蒙古人建立的钦察汗国也陷入了内斗,波兰、立陶宛等国乘机东进,吃掉了蒙古人控制相对薄弱的边远地区,即乌克兰 。而乌克兰就此走向了与俄罗斯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文化上也开始倾向西方的天主教文明 。
接下来,莫斯科地区的东斯拉夫人逐渐摆脱了蒙古人的统治,使得俄罗斯成为了独立的国家 。面对曾经的同胞,俄罗斯始终认为他们是自己的一部分,应当接受俄罗斯的统治 。
终于,等啊等,时机来了 。
乌克兰人不满波兰的残酷统治,终于爆发了起义,意图独立,但由于自身的实力有限,所以找到了同胞兄弟俄罗斯 。双方签订了一个条约,即《佩列亚斯拉夫和约》,条约规定乌克兰同意由俄罗斯统治乌克兰地区 。
按照乌克兰的意思,乌克兰人只是同意俄罗斯统治乌克兰,但并没有同意将乌克兰并入俄罗斯 。而俄国坚持认为,这个条约是乌克兰并入俄国的证据 。
于是,乌克兰把俄罗斯当兄弟,俄罗斯把乌克兰当老婆的事情发生了,双方矛盾就此产生 。
沙皇要求乌克兰并入俄罗斯,目的是要夺取黑海的出海口,并打通沙俄通向中欧、西欧的通道 。因此,沙皇不断地以各种理由取消乌克兰的自治权,并向乌克兰地区移民,以此彻底消化乌克兰 。
到了18世纪的大北方战争,沙皇强征了大批乌克兰哥萨克充当炮灰,结果引得乌克兰人极端不满,试图独立 。得到消息的彼得大帝一怒之下血洗了乌克兰的哥萨克营地,双方仇怨进一步加深 。
在俄罗斯帝国时期,沙俄一直在用掺沙子的方式企图彻底消化乌克兰 。
到了一战后期,沙俄崩溃,乌克兰终于找到了机会,他们将德国军队迎进了乌克兰,试图摆脱俄罗斯 。但事与愿违,德国很快被击溃,新生的苏俄也展开了反攻 。面对曾经的“小媳妇儿”,苏俄自然不甘心放手,于是,苏俄重新将乌克兰拉入怀抱 。不过,在随后苏俄与波兰的战争中,西乌克兰地区被波兰吞并,这也为后来苏联和波兰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
时间很快进入苏联时代,苏联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化运动 。
在列宁去世之后,斯大林成为了苏联最高领导人,此时,苏联经济进入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当时的苏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农业国,工业基础极端落后 。于是,为了迅速改变这种情况,斯大林采取了极端的方式,除了必要的口粮之外,把所有盈余的粮食用于出口赚取外汇,之后再用赚来了外汇进口工业化设备 。
这种方式实际上就是农业补贴工业,只不过方式太过简单粗暴,基本上等于直接掠夺农民财富 。因此,这种赤裸裸的掠夺实际操作起来异常困难 。农民们千辛万苦种点粮食,怎么可能会心甘情愿的交出口粮以外的所有粮食 。
为此,广大的农民宁愿把粮食埋了,牲口杀了也不愿白白的把自己的收益交出去,尤其是乌克兰地区的农民,因为他们无法从工业化进程中获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