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原文及译文和注解 日者列传原文及翻译( 二 )


日者里还出现了看相这一分支,前文提到的郭解祖母许负,曾为魏王豹和周亚夫看相 。她预言说,魏王豹的妻子薄氏会生天子,魏王豹非常开心,薄氏生天子,自己不是要做皇帝?于是果断和刘邦断交 。许负又预言周亚夫将会位极人臣,但最终会饿死,周亚夫哈哈大笑,兄长已经继承父亲的爵位,他自己还有儿子,哪里轮得到我呢,如果轮到我的话,我又怎么会饿死?结果如何大家都知道了 。
二、货殖:素封之君
《史记》的一百三十篇中,除了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外,正文中的真正最后一篇,就是《货殖列传》了 。可见,货殖(即商人)这个身份是整部《史记》中最低的 。秦汉对商人往往都比较打压,秦始皇征南越时,将商人与逃犯、赘婿一起作为首批被征发的对象;而汉初也规定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持有武器、乘车骑马、仕宦为吏、购买土地等一系列限制措施 。但现实却是“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商人往往富可敌国,成为素封之家 。
正因如此,太史公注意到商人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他在《货殖列传》提出“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的观点 。在他看来,这些人只是从事不同的工作,而工作本身没有高下之分,都是为了满足人的享受欲望 。不仅如此,他还认为“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富国”与“富家”在他看来也是相通的 。在《货殖列传》开篇,他就写了范蠡依靠商业理论,辅佐勾践灭亡吴国的故事 。
秦朝的建立也与商人有莫大的关系,秦始皇的父亲能够即位,得益于吕不韦的帮助 。秦始皇虽然一方面打击商人阶层,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重视某些商人 。《货殖列传》就讲到秦朝的乌氏倮经营畜牧业,转手出去后购买奇珍异品献给戎王,于是戎王送给他价值十倍的牛马,于是秦始皇诏令乌氏倮位与封君同列;又有巴郡寡妇清经营朱砂矿,家产不计其数,秦始皇还专门为她修筑怀清台,对她贞节行为进行表彰,这其中当然也有守财有方的因素 。
太史公还提到京兆的宣曲(今西安市长安区)任氏,任氏先祖本是秦朝督道仓的守吏 。秦朝灭亡时,大家都在抢夺金银珠宝,只有他独立囤积粮食 。后来楚汉战争数年,农民无法种田,米价飞涨到一万钱 。此时任氏就靠卖米发财 。任氏虽然有钱,但却能够自律 。大家消费奢侈的时候,他却提倡节俭,致力农田畜牧;大家压低成本买进农牧原料时,他却更愿意花大价钱购买优质原料提高产品质量 。任氏从而世代富有,皇帝都非常尊敬他们 。
太史公还讲了一个无盐氏的故事 。在汉景帝七国之乱刚爆发时,京城的列侯封君出征时,需要大量借贷购买物资 。但关中富豪认为这些人的食邑都在函谷关以东,而关东现在战争胜负未定,如果他们食邑沦陷了,还怎么有能力还钱呢?这时只有无盐氏站了出来,愿意借出千金给他们,但是利息也非常高,足足是本钱的十倍!结果叛乱三个月后就被平定,无盐氏短短数月就获利万金,从而跃居关中富豪的队伍 。
【史记原文及译文和注解 日者列传原文及翻译】由此可见,尽管《货殖列传》位于《史记》的卷末,但太史公不但没有贬低他们,反而处处为之赞颂 。不仅如此,太史公还从更宏观的角度,阐释过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这就是八《书》中的《平准书》 。其实,追求富贵既是古往今来的人性所在,也是秦汉社会的共同价值,但唯有太史公敢于为商人正名,并敏锐地联系起“富国”与“富家” 。这样的书写,反映了太史公的不畏权势、远见卓识,也正是《史记》能成为不朽巨著的密码所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