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明白白地写过自己的《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不过是比乞丐多一点羞惭 。
就是在《归去来兮辞》的序里,陶渊明对自己的贫穷困窘的陈述也原是再明白不过的:“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 。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万不得已,他才去做了一个小官:“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 。”没有几天,就觉得为了混口饭吃逼着自己做违背意志的事,“违己交病”,实在太痛苦了,便找了个理由,一走了之 。从上任到“自免去职”,前后才“八十余日” 。
大家不过是在猜一个没有人会给出谜底的谜 。不过有一点我想是可以肯定的,陶老先生的日子就是好,也决好不到哪里去 。一个“质性自然”,不肯“矫励”、也就是常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跟主流社会离得那么远的倔老头,当然也得不到主流社会的恩宠 。死了,只有朋友给一个私谥 。
陶渊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是我们今天认识的陶渊明 。金元时期的大诗人元好问甚至为此感谢晋朝社会对陶渊明的无知或冷遇,说是“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我们怎样对待陶渊明的精神遗产 。
鲁迅认为,真的“声闻不彰”“息影山林”的“隐君子”,“世间是不会知道的”,而有了“隐士”美名的人有时不免被人“当作笑柄” 。他的看不起隐士是显见的 。但他对陶渊明却高抬贵手 。他一面认同“陶渊明先生是我们中国赫赫有名的大隐”,一面又指出“陶潜因为并非浑身都是静穆,所以他伟大” 。鲁迅很赞赏地说:
……所以现在有人称他为“田园诗人”,是个非常和平的田园诗人 。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样的自然状态,实在不易模仿……这是何等自然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在这篇并非专门研究陶渊明的讲稿里,用一再的强调,明白而准确地给了陶渊明一个定位:自然 。
同时也就在无意中给了陶渊明的崇尚者一个难以达成的人生命题:自然 。
当然,“有钱人住在租界里,雇花匠种数十盆菊花,便做诗,叫作‘秋日赏菊效陶彭泽体’”,很容易,却不合陶渊明的“高致” 。与这可笑相比而成为可恶的是,一些恨不得天下风光占尽的利禄之徒,却总喜欢请人书了“岫云”“宁静致远”“淡泊明志”之类挂在客厅里 。
【陶渊明传重点词语释义 陶渊明传原文及翻译注释】所以可笑和可恶,就因为:不自然 。
自然是静穆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自然也是激动的:“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
自然是健全的生命活力 。
自然是一种极度的简朴:“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 。”自然也是一种极度的奢侈:“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乎天命复奚疑 。”
自然是内在精神的富有 。
自然是一种选择:“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也是一种随意:“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自然是独立人格,是不在万丈红尘中迷失自己 。
在物质主义高涨的生态中间,一个身心疲惫的人果真能复归本真,质朴自然,那不是一种勇气,不是一种牺牲,而实在是一种福气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性嗜酒”,“期在必醉”;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去做了一个小官,稍有不顺就拍屁股走人;“常著文章”只是为了“自娱”,为了自己快活,跟喝酒一样,喝酒就是喝酒,就是馋酒、嗜酒、贪酒,就是爱喝,就是喜欢喝,就是往死里喝,喝个昏天黑地,一醉方休,不醉不休,醉了,哪怕是山林野地,倒头便睡,没得喝了,就去乞讨——“叩门拙言辞”,而不是为了弘扬酒文化,为了推动造酒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活就真真实实地活,写就自自然然地写,不藏着不掖着,不装神不弄鬼,不讨好不卖乖,不高调不吹嘘,不在乎官方民间圈里圈外在不在乎,不纠结出不出全集、是不是经典、上不上排行榜、拿不拿高版税,不操心获不获国家奖国际奖、有没有知名度、进不进文学史……
- 杨万里传节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杨万里传文言文翻译
- 归园田居原文及翻译 归园田居陶渊明其一翻译
- 诺亚传说枪械师加点和技能的加点 诺亚传说枪械师怎么加点
- 厚嘴唇是显性遗传
- 2022年建筑企业宣传标语
- 楚乔传第二部免费观看全集爱奇艺,楚乔传第二部电影全集
- 伶官传中的有关记载翻译 新五代史伶官传翻译
- 如何拍湖
- 2022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 萧嵩传文言文详细字词翻译 萧嵩传原文及翻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