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的故事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二 )


三、为李陵求情却遭受极刑 , 苦难也造就了他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 , 汉武帝让李陵为正在酒泉与匈奴右贤王交战的李广利护送粮草 。李陵却想请兵五千直捣单于王庭 , 汉武帝应允并赞赏了李陵的勇气 。但当李陵在行军到浚稽山时却遭遇匈奴单于的军队伏击 , 李陵率领部下英勇奋战 , 一时还占据了上风 , 几日久战不下 , 匈奴的军队却越聚越多 , 可自己的援兵迟迟等不到 , 最后只有全军覆没的下场 , 爱兵如子的李陵不想自己的士兵白白受死 , 只好投降 。汉武帝听闻十分恼怒 , 当朝中大臣也大骂李陵时 , 只有司马迁为李陵求情:李将军向来骁勇善战 , 忠心爱国 , 立下汗马功劳 , 此战以少敌众也无所畏惧 , 若不是支援迟迟未到 , 将军也不会投降 。可汉武帝听后却更加恼怒 , 一个小小太史官竟然敢为一个投降的将军求情 , 便以“欲沮贰师 , 为陵游说”诬罔罪名将司马迁处以宫刑 。
一年后 , 将军公孙敖奉命去匈打探李陵消息 , 公孙敖没有完成命令 , 回去还谎称李陵为匈奴练兵 , 已然成了叛徒 , 汉武帝便将李陵的家人都杀了 。知道家人被杀后李陵十分痛苦 , 他屈辱投降的目的是想找机会劫持单于再为国家效劳 , 将功赎罪 。却不料汉武帝不解他的心志 , 听信谣言 , 绝他归路 , 从此李陵便再也没有回到汉朝 。没有人能为这个误会负责 , 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司马迁能感受得到李陵的痛苦 。
当理想的光芒照亮了现实的晦暗 , 那个写下“勇者不必死节”的司马迁成了真正的勇者 , 司马迁面对极刑而无怯色 , 他背负着父亲穷尽一生也未能完成的理想 , 在坚忍与屈辱中 , 他不后悔为李陵求情 , 继续完成那个属于太史公的使命 。
有人说 , 苦难成就了司马迁的伟大 , 确实如此 , 司马迁所经历的屈辱和痛苦 , 让他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 让他与自己笔下的人物有了更接近灵魂的对话 , 也让他的《史记》有了更触动心灵的力量 。
太史公以最虔诚的态度写出“史家之绝唱 , 无韵之《离骚》” , 在与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文人骚客、寻常百姓的对话中 , 司马迁自己生命的华彩已随流云飞转 , 化为绵绵细雨 , 涓涓细流 , 完全融入他笔下人物的命运之河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