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全诗解析及赏析 忆江南古诗的意思和注释( 二 )


回忆这些,是作者最大的慰藉 。三首《忆江南》,字面虽然写的是景,但亦让我们看到白居易为政江南,特别是在治理杭州时的满意与自豪 。体现了白居易为官为民的最大价值 。
二、江南的历史渊源当今,现代学者一般将“江南”确定为江苏、浙江、上海,这成为当今时代的“江南”概念 。
追溯历史渊源,江南的繁盛发展可以从西晋开始 。从西晋结束,东晋在南京建立政权 。之后宋、齐、梁、陈依次更迭 。
而到了唐末,相当一大部分士大夫流落到江南 。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则是江南地区面积最广、经济实力较为强盛的“十国”之一 。
在北宋靖康之变后,南宋定都临安,全国的经济政治重心发生转移 。据史书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江南已完全拥有与北方抗衡的实力 。
三、江南情结背后的文化内涵1.儒雅中的文化底蕴
江南自古人才辈出这与江南自古富庶分不开,富庶的物质基础激发了精神层面的发展 。又因其远离中原政治中心,涌现了一批文人雅士 。马令的《马氏南唐书·卷十三》则有这样的记载:
“儒者之盛,见于载籍,灿然可观 。如韩熙载之不羁、江文蔚之高才、徐锴之典赡、高越之华藻、潘佑之清逸,皆能擅价于一时,而徐铉、汤悦、张洎之徒又足以争名于天下 。”
由于远离中原政治中心,江南地区思想相对自由,使得江南文化具有了这种生命快乐和感性释放的审美特性 。江南的思想自由是与同在南方的其他的地区所不同的 。这也是江南文化与巴蜀文化、湖湘文化,岭南文化不同的地方 。
2.审美中的精致细腻
吴越文化是江南文化的源头,自古崇尚文化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表现是藏书之多,
如: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位于浙江宁波的范钦所建的天一阁,扬州行宫里的文汇阁,杭州西湖孤山南面文澜阁,江苏镇江金山寺文宗阁 。
江南文化中的重视文化教育是其审美气质的基础 。与全国其他地域不同,江南文化中的审美态度趋于精细,这种审美不仅流露在诗词歌赋书法雕刻之中,也存在于各种建筑与饮食文化当中 。
最为典型的要属苏州的园林文化,它是典型的江南文化的审美在建筑上的表现 。以苏州园林和江南古镇为代表的建筑,建筑中尽显山水写意,有无相生 。这些雕梁画栋的建筑无不彰显江南文化的审美诗意 。在饮食上江南文化则体现在江浙菜系上 。以刀工和意境见长的江浙菜,文思豆腐,松鼠桂鱼等,无不尽显精致细腻之美 。
3.富庶中的民生幸福
地理位置的优越,使得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江南地区占尽天时地利 。同时自古以来的重视兴修水利则为百姓的民生贡献了极大的力量 。这使得本为鱼米之乡的江南更加富庶 。时至今日,江浙沪一带依旧是全国的经济繁盛之地 。
在饥荒频仍的古代,江浙地区获得了比其他地区在物质上更富足的优越条件,居民的幸福指数较高 。南宋《梦粱录》中描写杭州城的热闹与繁盛:“杭城乃四方辐辏之地,其余坊巷桥道,院落纵横,城内外数十万户口,莫如其数,处处各有茶坊、酒肆、面店 。”
2019年新华社公布的全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江浙一带占据五个名额 。分别是:杭州、宁波、温州、台州、徐州 。而杭州则是连续13年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 。这种幸福感不仅仅因为富庶,也是综上因素的集合 。
写在最后【忆江南全诗解析及赏析 忆江南古诗的意思和注释】江南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山水清秀,百姓安居乐业 。更在于背后的人文情怀与精神自由 。江南情怀在自古以来无数文人的笔下,让无数读者歆羡不已,而江南也成为令无数人神往的安居之所 。“何日更重游”就让我们用白居易在《忆江南》的诗句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