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什么元宵节是十五而不是十六呢?( 二 )


“元宵节”这个名字,是怎么由“上元节”演变来的呢?我国正月又叫元月,第一个月的意思 。宵是夜晚的意思 。元宵节的意思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夜晚月亮是圆的” 。所以定在十五,而不定在十六 。古代根据历法过节,就好比现在人集体行动前对表一样,怕人们过错了年岁时间 。
中国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种民间说法有它的科学依据,我们知道,每天的时辰按阴历是十二时辰计算,十五的月亮应该从日落月升之时己是申酉戍亥只有四个辰时,而从亥时的十一点半之后起己是子时时辰,阴历这时应为十六时的第一个时 。阴历的十五晚为十五和十六的前后交接时,故而古话所说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有依据的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是一个天文现象 。首先我们要明白两个字的含义:

中国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什么元宵节是十五而不是十六呢?

文章插图
1、 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着地球,我们看不到月亮,叫做"新月",也叫"朔" 。
2、 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我们看到了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 。
中国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什么元宵节是十五而不是十六呢?

文章插图

由上面可知,月亮最圆满的时候是在“望”时,但我们知道地球是椭圆形的,月亮绕地球一圈,距离地球的距离也在变化,随着距离的变化,月亮围绕地球的转速也不一样,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朔所在这一天为每月初一日 。但同是初一日,朔可能发生在凌晨,也可能发生在晚上,而且每个朔望月本身也有长有短 。这样,月亮最圆满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迟可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 。
中国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什么元宵节是十五而不是十六呢?

文章插图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过程,正月十五在西汉时期已经受到了重视,在古代这一天有燃灯的习俗 。从节期长短看,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灯节 。到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内容,节期缩短成四到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
中国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什么元宵节是十五而不是十六呢?

文章插图

元宵节也是中国的一个浪漫的节日,可以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在我国古代,元宵灯会为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机会,元宵节由于开禁,人流如织,男女相遇,易于产生爱情 。除了赏花灯,还可以为自己物色个合适的对象 。千百年来,在元宵节上演的两情相悦的爱情故事,比比皆是 。
由此可见元宵节并不是以月亮哪天圆来定的,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其中有很多丰富有趣的习俗,这些习俗也承载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寄托,受到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是展现中国年味儿的重要部分 。
中国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什么元宵节是十五而不是十六呢?

文章插图

作者:温白开
这个说词,是古人拿月圆来比喻人间之语 。
此语说的太明显,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并末说是与大小尽月份有关,也未说是与月球运行的快慢有关 。而月圆是死死的圆在望日,不可能圆在十六晚上 。如果圆在十六晚上,那么这个望日也应踉着用于十五或改为十六了 。
望日,就是标准的又明又圆的月明之夜,而十六日晚是月亮面积呈现最大直经的一夜 。十六以后,又开始逐夜缩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