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四 )


这首陆游《书愤》应该是辛弃疾一生最真实的写照:守卫边疆,扬威国威,舍我其谁?然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一腔激情只能化作一缕烟云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没有动摇,无奈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

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南宋朝廷正式确定临安为“行都”,意思是北方的都城汴京之外的一个临时都城,以此表示不忘中原之意 。临安地处东南富庶之地,又是国家行政中心,因此一直极其繁华,号称“东南第一州”,北宋词人柳永曾写了一首词对它大加赞美:

像这样一座充满声色犬马的城市,无疑是藏着许多的诱惑,是非常容易让人腐败堕落、意志消沉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那么,在这种生活氛围中,辛弃疾会有什么感受呢?

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文章插图

绍兴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宋高宗以“倦勤”为由,正式让位给太子赵昚 。史称宋孝宗的赵奢雄心勃勃地想要恢复中原,以一种强硬的姿态掀开了宋金关系崭新的一页 。恰在此时辛弃疾三次尽其全力为恢复中原上书献计,可是人微言轻的他,始终无法猜透宋孝宗的摇摆不定,最终得到了一个“提拔而不重用”的安置 。辛弃疾来到京都临安,在司农寺这个管后勤的部门当起了文书 。
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文章插图

对于这种提拔而不重用,又与自己志向南辕北辙的处境和遭遇,一心想干一番事业的辛弃疾当然不会满意 。虽身处美丽无比的西子湖畔,歌舞不断的临安城,他的心境却是分外冷清和寂寞,大约就在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这首著名的《青玉案·元夕》,尤其是“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句话被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而此第三境也 。

古代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热闹景象的词,不计其数 。例如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中描写元宵之夜的繁华热闹,而唯独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了 。
这首词上片描写临安城在元宵节那个灯火辉煌的热闹场面,拥有一百多万人口的临安城,当元宵节来临,大街小巷、家家户户挂起各式各样的灯笼,那流光溢彩的景象,可想而知是多么令人赞叹 。
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文章插图

【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来;东风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 。
在这样的夜里,当然会有许多达官贵人出来游玩,装饰华丽的马车在街道上来来往往,香气四处飘溢 。那些大型娱乐场所箫生不断,鱼灯龙灯翻腾舞动,彻夜狂欢 。
如何欣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文章插图

词的下片写的是这个热闹繁华的元宵节之夜中的人物,“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话是说城里到处都是盛装打扮、出来游玩观灯的美女,她们头上戴着蛾儿、雪柳等金丝缕织的首饰,身上飘散出淡淡的香气,说说笑笑地从词人身边风情万种地走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