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路直播谈国足军训营,坦言中国足球从未真正职业化,对此你怎么看?( 三 )


足协近段时间不断地狂出昏招,干预影响了联赛的进程,把踢联赛的队员强制抽调组织训练营,肯定是违反足球运动规律,非职业化的违背投资人和队员们的意愿 。只能说足协在走途无路,万般天奈之下的作死行为,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根据中国足球的现状,等死不如作死地折腾,组建训练营也有可能提高球员们作风意志和自律 。专业人士也好,球迷也好,我们都是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只愿中国足球向好的方向发展 。
董路的中国足球伪职业说本人之前也在评论区说过,在此表示严重赞同,。以前的各省、市专业足球队找来了赞助商,就挂起了职业俱乐部的牌子,但其本质和欧美百年来真正的职业俱乐部来对比,我们的俱乐部只是外形相似内容相去较远的山寨货,说是伪职业并不过分 。从俱乐部名称非要把赞助企业名称加进去就能说明问题,显示了企业老板投资足球的动机就不纯,把足球当作宣传企业的工具占较大比例 。如此伪职业造就的也是伪职业球员,欧美真正的职业球员把能够代表国家岀征当作一种崇高无比的荣誉,全力踢好为国岀战的所有赛事,那怕为此受伤也在所不惜 。再回头看看中国的所谓职业球员,为俱乐部踢球能够得到天价报酬,不怕累、不怕伤,拼尽全力,而为国岀战时就岀工不岀力,害怕受伤回到俱乐部失去主力位置 。以上论述,充分说明了中国足球的伪职业性质 。
我在10月9日就己回答了这个问题 。
“集中力量做大事”!这话没错 。但是集中力量应找对方向 。职业环境、管理结构的改造才是当前所应集中力量去办的大事 。无疑,欧洲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地方 。包抱对球员的这种“联坐”处罚机制没什么错,这也是未来中国足球职业大联盟中职业球员准入公约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对俱乐部的制约 。只不过今天的这一切错在没有一部“联盟公约、制度”,而成为了行政“官管、官办”的延续,才难怪有人说这是中国职业化足球的倒退 。其实,中国足球也从未进入过职业化的正轨,没有联盟组织,没有公约制度,何以谈职业化呢!倒只不过是自由化、江湖化而已 。
中超在恒大进来后中国足球再次火起,而转播费卖出5年80亿元人民币到今年续约10年110亿人民币,球衣签给耐克好像是10年30亿这笔交易当时引起国内大球会不满 。直到现在足协总共收入110亿元人民币(不算新续约中超转播),那这些钱如何分成呢?俱乐部从中占取多少中超公司又占取多少足协又占取多少?如果按照欧洲惯例足协是没钱收的,俱乐部基本全把这些钱收入自家袋口 。好了现在足协把钱收走后从来没有对资金分成与开资有一个明确公布,一个国家部门是不是应该公开这些收入分配呢?这就是我们不职业重点,俱乐部没有独自经营权 。球衣难看不一年半载而是20年有多了,小球会得到训练设备赞助减少负担还有几百万小收入看起来美滋滋,实际算下来设备费用是包括整支球队不只是成年还要连上青年队吗?如果是恐怕分得球衣费用不够一年用还要把几百万投入再外加投入才够,试问这笔签约有那方面能帮助到球队们呢?一支再差中超队自己拉赞助都不低于一年3000万吧,就以国安来算球衣上印满广告一年收4千多万总价值都要比现在分成要高 。不要低估球衣销量与广告投入,这是一门职业球队经营大学问做好可是每年提升自己经济收入来源重要渠道之一 。这里两点就已经把所有俱乐部可发展道路给堵死了,不是国企不搞职业(没钱给你赚我们都是国家培养的) 。
跟着来就是中甲中乙了,这两个基础联赛没有得到任何国家关怀而且每年提升准入机制条件外加压金,这个不是问题与重点 。问题是在连国内转播权不予开放把俱乐部重点收入给抹杀,最惨就是还要提高准入标准没有青训和球场不达标不通过升级中甲,中甲不能升超 。那重点来了钱又不给他们赚又要他们大花钱搞青训,请问谁顶得住?中甲还好球衣能自主找赞助商赚到生活费,中乙就真惨了保证金都已经是一个超级难题还要训练费 路费 工资 装备费用……不是企业请离开职业足球(中国职业) 。青训队不好意思,负责不起所以没钱请不要来试训不要来上课(不是天才真别打扰我们没钱) 。整个职业圈都成了这个样,还说发展青训?所以只能靠政策(团购打包出国青训团,企业独资国外训练比赛营)天天上报和那里青训队合作在那个国家开办什么青年比赛每年出资多少钱,没错自家孩子不聪明又想追上邻居的孩子只能请家教而且是外教,还要在校请教师关照补一下习(u23政策)双管齐下应该可以出中国梅罗,是多么痛的领悟还是又傻又天真呢?至少打包团除了增加内需外没有任何意义失败告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