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我介绍下古代战争中所包括的成语故事( 六 )


八,草船借箭
周瑜见诸葛亮有才干,总想找机会除掉他 。一次,周瑜以公务为由,要诸葛亮10天内赶造十万支箭 。没想到诸葛亮答应了,还说只要3天时间 。周瑜很高兴,和诸葛亮立了军令状 。诸葛亮悄悄找来鲁肃,说:“请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士兵 。船用青布盖起来,在船的两边扎上一千多个草把子 。”鲁肃答应了 。到了第三天四更,诸葛亮和鲁肃坐着这二十条船来到江里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人面对面都看不清 。船靠近了北岸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儿摆开,叫船上士兵擂鼓呐喊 。曹操摸不清虚实,不敢出兵,调集了一万多士兵朝江里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诸葛亮又把二十条船掉个头,继续擂鼓呐喊 。天快亮了,雾还没有散 。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已经插满了箭 。诸葛亮下令回去 。曹操才知道上当了 。
九,直捣黄龙 。
金朝侵宋,岳飞奋而抗金 。岳家军奋战10余年,收复了大片失地 。朱仙镇会战,大破金兀术,金人士气尽丧,宋人锐气高涨,被金国占领的人民也纷纷起来响应,收复中原指日可待 。岳飞高兴地对部下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中国的成语很多都来源于战争,而且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
讲几个与战争有关的成语小故事 。
1、明修栈道和暗渡陈仓
楚汉争霸,项羽势力强大,而刘邦势力较弱,退居汉中,在前往汉中的路上,刘邦听从张良的建议,把一路上的栈道全部烧毁了,表示自己听从项羽的指令,不会离开汉中争霸天下 。
然而到了汉中后,刘邦却派人去修复栈道,以迷惑项羽,实际上暗地里从陈仓绕道,击败了项羽的大将章邯,然后一路平定三秦,最终夺取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战争的计策是多样性的,可以表面上去佯攻,而暗地里从另外一面进击,以迷惑敌人,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
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来历 。
2、一鼓作气和再衰而竭
这个故事其实是我们很熟悉的,来自于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曹刿论战》 。
话说当年姜小白和哥哥姜纠争王位,公子纠的背后是鲁国在支持 。后来姜小白争到了王位,就是齐桓公,他自然对鲁国有意见 。所以继位后,派兵攻打鲁国 。
鲁国人曹刿随同鲁庄公指挥 。他提出了著名的论断:“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
意思是说,当齐军第一次击鼓的时候,是士气正旺的时候,这是后不可以出兵对战 。第二次击鼓,齐军士气会衰竭一些,到第三次击鼓时,齐军的士气已经彻底衰竭了,这时候我军士气正锐,乘机出战,就可以克敌制胜了 。果然,鲁国此战大败齐国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和敌人对战的时候,一定要先避其锋芒,等到对方士气衰落的时候,再发动攻击,此时地方士气下降,而我方士气正强,以士气强锐去攻击士气低落,自然会轻易取胜 。
这就是成语“一鼓作气”和“再衰而竭”的来历 。
3、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
淝水之战,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大军进攻东晋,东晋派将军谢石 。谢玄领兵拒敌 。秦军沿着淝水西岸布阵,阻止晋军反攻 。谢玄派人对苻坚说:“如果你能把军队后撤一点,让出一块地方,晋军渡过淝水,两军就可以决一死战了 。”
秦军的人都反对这个提议,但是苻坚却认为可以,他说:“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晋军兵马渡河至一半时突然袭击,再用铁骑数十万攻击,一定可以取胜 。”结果秦军本来军队队列不稳,前军一撤,后军以为前锋被打败了,顿时大乱,一溃千里,争相逃命,晋军乘势追击,秦军人马自相践踏,死伤无数,甚至听到风声,鹤鸣声,都以为是晋军追来了,惊慌之下连路边的草木都当做晋军,争相逃命,落水而死的不计其数,大败而回 。此战之后,前秦政权也瓦解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