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全文及解释 孙子兵法全文翻译解释( 三 )


善用兵者 , 役不再籍 , 粮不三载 , 取用于国 , 因粮于敌 , 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 , 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 , 贵卖则百姓财竭 , 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 , 中原内虚于家 , 百姓之费 , 十去其七;公家之费 , 破军罢马 , 甲胄(zhòu)矢弩 , 戟(jǐ)楯(dùn)蔽橹(lǔ) , 丘牛大车 , 十去其六 。
【译文】善于用兵打仗的人 , 兵员不再次征调 , 粮饷也不用多次转运 。各项军用从国内征取后 , 粮草补给在敌国就地解决 。国家之所以因为打仗而贫困 , 是由于军队远征 , 物资不得不进行长途运输 。长途转运百姓就会贫困 。军队经过的地方物价必然飞涨 , 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姓财物枯竭 , 财物枯竭就更加难以应付赋役 。民力耗尽 , 财物枯竭 , 国内财政空虚 , 百姓的资财耗去了十分之七 。国家的资财 , 由于战车破损了 , 战马疲病了 , 盔甲、矢弩、矛盾、牛、车之类的损失 , 耗去了十分之六 。
故智将务食于敌 , 食敌一钟 , 当吾二十钟;劫秆一石(dàn) , 当吾二十石 。
【译文】因而 , 明智的将领总是力求从敌方夺取粮草 , 从敌方夺取一钟的粮食 , 就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钟;就地夺取敌人饲草一石 , 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石 。
故杀敌者 , 怒也;取敌之利者 , 货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 , 赏其先得者 , 而更其旌(jīnɡ)旗 , 车杂而乘之 , 卒善而养之 , 是谓胜敌而益强 。
【译文】要让战士勇敢杀敌 , 就要激发他们对敌人的愤怒 , 激励他们;要让战士夺取敌人资财 , 就要善于奖赏他们 。因此在车战中 , 凡缴获战车十辆以上的 , 就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士卒 , 并且更换敌战车上的旌旗 , 将其混合编入自己的车阵之中;对于俘虏 , 要优待他们 , 使他们有归顺之心 , 这就是所谓战胜敌人而使自己日益强大的方法 。
故兵贵胜 , 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 , 生民之司命 , 国家安危之主也 。
【译文】所以 , 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是速胜 , 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 。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 , 掌握着民众的生死 , 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
谋攻篇第三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 , 全国为上 , 破国次之 , 全军为上 , 破军次之;全旅为上 , 破旅次之;全卒为上 , 破卒次之;全伍为上 , 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 , 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 善之善者也 。
【译文】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 , 使敌举国不战而降是上策 , 经过交战击破敌国使之降服就次一等;使敌国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 , 武力击破而取胜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不战而降是上策 , 击破敌旅而取胜就次一等;使敌全卒不战而降是上策 , 击破敌卒使之降服就次一等;使敌全伍不战而降是上策 , 击破敌伍而取胜就次一等 。因此 , 百战百胜 , 不算是最好的用兵策略 , 只有在攻城之前 , 先让敌人的军事能力(包括指挥能力和作战能力)严重短缺 , 根本无力抵抗 , 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