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孩起名有什么技巧吗?( 三 )


1949年,新中国成立,接着又是抗美援朝和一五计划等一系列社会主义运动,因此,那个时期的起名特色往往都和很多历史事件有关 。比如很多49年左右出生的老人名叫“建国”“国庆”“爱国”,正对应了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1950——1953年出生的很多人也起名“援朝”“抗美”等,对应了当年的抗美援朝 。也有很多人起名“解放”“超英”“铁山”“钢”等,恰恰对应了一五计划和大炼钢铁时期 。
在六十年代,因为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革,那个时期的人起名都具有较浓厚的红色意味 。例如很多人起名“红卫”“红兵”“卫东”“卫国”等,充满了时代特色,那时真可谓是一个全民狂热的时代,起名字上也充满了狂热 。那个年代的人们起名字更像是一种“表忠心”,缺少了很多文化内涵 。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人们不再狂热极端,追求渐渐发生了变化 。开始追求富裕的生活,起名渐渐开始多用“富”“贵”“财”“旺”“利”等过去被视为“资本主义尾巴”的汉字,“富贵”“德财”“永利”等名字在改革开放初期很普遍 。
八十年代后期至新千年,因为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深入人心,因此,八九十年代的人起名往往多是寄托“文采”的寓意,例如“书”“文”“博”等汉字经常用来起名,以寄托“考上大学”“找好工作”等 。划重点,此一阶段也是单字名盛行的年代,导致了社会上重名率最高的时代 。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的观念更加开放,传统的易学文化研究也开始复兴,人们起名开始更加个性化,并也开始和命理学与八字进行结合起名,更多富有个性的好名字在新世纪不断诞生 。
虽然说起名具有时代性,但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50年后和一群重名的人在一起跳广场舞,那么只要避开“浩宇、子轩、浩然”、 “欣怡、紫涵、子涵”这些热销名字就可以了 。
我们都由于汉字文化的特殊性,我们光听一个人的名字,都可能会对其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印象 。名字伴随我们的一生,它对我们有无处不在的影响 。所以名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起名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归类方法不同,称呼也不同,林林总总不下几十种,如:
用典法 。即从诗文词章成语典故中摘字取意而起名 。
物名法,即申绍所谓假法,假借万物之称为名,天地山川、矿植动物、珍宝器用,无不可假 。
叠字法,即两字相叠成名,如关盼盼、李师师、苏小小类;亦有直接与姓字重叠为名的 。
译音法,即以外国语词汇的汉语译音为名 。如索菲亚,安琪儿
合姓法,即以父母姓氏合并为姓名 。如韩遇白,薛慕晨(陈)等
纪时法 。即根据出生的年份、季节、月令、日期、时辰起名 。
纪地法 。即根据出生的地方起名,“沪生”,“渝生”、“豫湘”等 。
纪事法 。即根据出发时所发生或遇上的事情起名 。“落梅”、“初雪” 。
仰贤法 。即通过起名显示对先哲前贤的仰慕 。“林则徐”“杜若甫” 。
言志法 。即通过起名抒发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致远”、“宏道”、“骥才” 。
或承继祖荫,家业昌盛,有李隆基、田承嗣、杨继业、戚继光等;
或弭祸消灾,长命百岁,有霍去病、甘延寿、毛延寿、辛弃疾等;
或封妻荫子,耀祖光宗,有史达祖、汤显祖、刘效祖、郑光祖等 。
其他还有生肖法、日本传过来的三才五格打分法等等 。
1、首先是八字和五行文化(这个不是宣传封建迷信哈,只是讲解传统方法技巧,请高抬贵手),这只是一种民俗文化,不是迷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