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出自哪里?( 二 )


因此二者都能准确的反映月相的盈亏:月中为望月(满月),月初为朔 。但中国农历的节气还能够反映四季寒暑的气温变化,如平常所说的“五黄六月”“寒冬腊月”等词汇 。
说明农历中的“五六月”是小麦成熟的季节,气温较高;“腊月”是隆冬,气温较低;“二三月”和“七八月”是气温的过渡季节 。
由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时段,是依据太阳在公转轨道即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的 。因此,中国的农历带有阳历的某些特征,能够用来指导农时,安排作物轮茬 。常说的阴历只能反映月相变化,不能反映气温变化,因而它是纯粹的“阴历”,不能指导农时活动 。
两者月首的安排不同

阳历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中国的农历把日月合朔的时刻所在日期定为月首,即初一 。唐朝以前采用“平朔”,唐初以来,改用“定朔”,即初一固定在真正的朔日,当天晚上肯定没有“月亮” 。
回历纪年所用的阴历的月首按教规以新月始生为朔,即在日月合朔以后,相当于农历的初二或初三,当天晚上可见到“新月” 。
两者的“年”有区别

阳历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中国的农历由于选用了恰当的“置闰”原则,使平均历年长度的近似值等于回归年的长度(365.2422日) 。因而,农历的“年”与阳历的“年”基本同步,但回历纪年中阴历的“年”只有12个阴历月的简单积累 。
其长度为29.5×12=354天,和阳历“年”之间有着约 11日的差异 。因而,长度积累后,月份和寒暑往来会出现颠倒现象 。农历的新年一般在冬季,而阴历的新年则可能在暑期到来 。

阳历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出自哪里?

文章插图

总之,中国的农历比之阴历所包括的地理意义要丰富得多,是一种阴阳历,与阴历之间是有一定差别的 。
中国的农历由于能够反映寒暑往来和月相的盈亏变化,因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普遍适用,而且特别适合中国的国情,因此在中国及东南亚华人聚居地得到广泛使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