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飞跃喜马拉雅山脉的“鸭子”吗?( 三 )


斑头雁一旦失去了自己的伴侣,就会变成一只孤雁,不再建立新的家庭 。不过斑头雁过的是群体生活,这些孤雁虽然失去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在大家庭里并不孤独,它们常常跟着另外一对斑头雁夫妇一起生活,充当这个家庭的“保姆”、“仆人”和“保镖” 。这些孤雁和斑头雁家庭同吃同住同行,不过必须要保持一定距离,一旦要是有天敌侵犯,孤雁就一马当先,冲锋陷阵,无私地保护家庭的每一个成员 。
别看斑头雁的个头不小,和其他捕鱼的水鸟不同,它们以素食为主,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的叶、茎、青草和豆科植物种子是它们喜爱的食物,不过有时候它们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斑头雁的觅食多在黄昏和晚上进行,在植物茂密、湖边和浅滩多水草地方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 。它们不与其他水鸟争夺食物,也算是高原上“鸟缘”最好的物种了 。
这种高原上的精灵,世世代代奔波迁徙,而迁徙时间又占据着它们一生中重要的部分,难怪人们称它们为“高原旅行家” 。
超级飞行能力的秘诀
斑头雁每次迁徙,都伴随着崇山峻岭的跨越 。为了完成迁徙,它们必须飞过喜马拉雅山——这是世界最高的山脉,而地球上最高的山峰、高达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就坐落于此 。
这似乎是在创造生命的奇迹,巍峨的喜马拉雅,是它们不得不去面对的挑战 。
挑战并不意味着不可逾越,或许斑头雁眼中的喜马拉雅,并不像在人类眼中那样可怕 。为了一探究竟,相关研究人员在印度25只斑头雁身上装上了GPS传感器 。不久之后,这些鸟儿就开始了它们一年一度的春季迁徙 。
研究者们发现,这些鸟儿在迁徙过程中的飞行高度竟达到了6437米的高度 。整个迁徙过程共耗时两个月左右,距离长达8000公里 。在迁徙中鸟儿们休息得比较频繁,但在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过程中,它们几乎是一鼓作气地去完成,途中很少甚至没有休息,这一过程平均耗费了约8小时 。可想而知,倘若不是如此完美地适应这里高原山地的环境,同样强度的攀爬足以使一个人丧命 。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斑头雁在向上飞行过程中,仅仅凭借它们自己肌肉的力量,并未借助顺风或上升的气流 。这样一来,便打破了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高空飞鸟靠滑翔飞行的论断,恰恰相反,这些斑头雁却是依靠扇动翅膀飞行到如此高度的 。
斑头雁在迁徙时多呈小群,通常20~30只排成“人”字形或“V”字形,在飞行时常常不停地嘶叫,好似“hang-hang”的声音,高而洪亮,故很多人认为斑头雁的飞行姿态在候鸟中并非最优雅的 。即便如此,它们所完成的飞行壮举依旧使人惊叹 。
那么,斑头雁高飞的秘密究竟是什么?研究人员们通过分析,为我们揭示了它们的两大法宝 。
首先,通过长期对环境的适应,鸟儿们已经进化出很多生理性适应机能,以帮助它们完成漫长的迁徙 。这些特殊的身体机能大都不通过外在来表现,而是巧妙地蕴含于身体的内部 。
例如,以前的研究表明,斑头雁比其他鸟类有更多的毛细血管,且拥有效率更高的血红细胞 。它们的血红蛋白的α亚基发生变异,使它们的血红蛋白可以迅速地与氧结合,这意味着它们的身体能够将氧更快更多地传送给肌肉;而肌肉细胞里更多的线粒体,又为斑头雁提供了其他鸟类无与伦比的飞行能量 。
【你见过飞跃喜马拉雅山脉的“鸭子”吗?】此问莫名其妙了!我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爬到喜马拉雅山上去,我怎么可能见到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鸭子”呢?即使是国家登山队攀登珠峰的队员,当他们登上珠峰时,也几乎不可能有“鸭子”刚也飞临他们上空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