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是怎么过七月半的 鬼节七月半的由来( 二 )

  
自宋元,中国两大宗教合流趋势日益明显,这时的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 。  
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畅,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 。清潘荣陞在《帝京岁时纪胜》记着:“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数以千计 。”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  
至今的七月十五,各地都在保持着过鬼节,纪念逝世亲人的传统 。  
中元夜(唐)  
李郢  
江南水寺中元夜,金粟栏边见月娥 。  
红烛影回仙态近,翠环光动见人多 。  
香飘彩殿凝兰麝,露绕青衣杂绮罗 。  
湘水夜空巫峡远,不知归路欲如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