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到底对自杀的原配做了什么?( 二 )
这一点李嘉诚没有正面回应过 , 但是之后发生的几件事却值得吃瓜群众好好品味一下 。
首先是曾任记者和编辑三十多年的香港资深媒体人刘山(化名)通过明报出版社于2003年7月出版了一本叫《神话背后──李泽楷》的书——
这本书因为披露了李嘉诚家族不少内部照片以及相当详尽的细节 , 所以曾一度被怀疑是由李泽楷或庄月明娘家有意“放料” 。
当时有传言称 , 李嘉诚有意正式迎娶周凯旋 , 而与母亲感情深厚的李泽楷对此非常反对 , 所以直接来了这么一手 。
尽管李泽楷之后在相关报刊上否认此说 , 但有关人士欲将该书“封杀”的动作 , 却令人不得不相信书中透露的细节的可靠性——
庄长期失眠 , 而丈夫并不能给予她多少陪伴与耐心 , 所以她只有每天给当时远在加拿大的李泽楷打电话 , 而与母亲感情深厚的李泽楷非常希望“可以负起照顾母亲的责任” , 并“一直认为她应该离开那个地方 , 离开香港 , 离开令她不愉快的人和事 , 离开她的忧郁与哀愁” 。 而自从母亲去世之后 , 李泽楷在香港“最亲近的 , 就是外公家里 , 即庄家的人” 。
“待得他悠悠醒转时 , 竟然发现 , 盖在他身上的 , 是母亲的晨褛 。 而母亲呢?她已不在 。 她到了哪里去了?很多很多年后 , 午夜梦回时 , 他总会自责:如果他听得懂日语 , 明白母亲跟那位(日本)阿姨的说话 , 一切是否会很不同呢?历史又是否会改写呢?”
(出自《神话背后——李泽楷》)
不过这本书出版没两天 , 就被李嘉诚的“红颜知己”周凯旋派人施压买断版权了 , 从此市面便再难寻踪影 。
除了这本书以外 , 母亲去世后李泽楷对李嘉诚的态度转变其实也能反映一些问题:庄月明离世没几天 , 李泽楷便以工作不便为由从家中搬出 , 后来有段时间甚至宁可住在酒店也不愿意回家——
包括后来在事业方面 , 李泽楷选择的也是早早自立门户 , 而不是继承家业——
而且和哥哥李泽钜截然不同的是 , 对外的时候他极少谈及自己与父亲的关系 , 只是多年后被记者问及母亲时 , 曾罕见的说过母亲的那几年活得并不开心——
庄月明对父子关系的影响直至今日都没能完全消除 , 而真正让人头皮发麻的事其实发生在庄月明去世之后 。
她去世没两天 , 李嘉诚就为庄月明的母校香港大学捐助了庄月明楼 , 当时的说法是建楼是为了纪念亡妻 。 因此在当时富商养小老婆成风的香港 , 他还被很多人夸“情义无两” 。
然而等庄月明楼真正建好之后 , 吃瓜群众却傻眼了:这楼建的实在是太太太诡异了 。
首先庄月明楼作为港大里一个重要的连接位 , 实际上却非常难走 。
不仅狭窄异常 , 而且电梯只有上没有下 , 特别是当走进洗手间时 , 还要再上两至三级楼梯——
而五楼的升降梯也是不能往地下的 , 即是转升降机 , 也需走下数级楼梯 , 而庄月明去世的前几年 , 偶有行动不便 , 所以有时需要坐轮椅 , 建着纪念人家的楼 , 内部却完全不利于轮椅人士行进 , emmmm
除此以外 , 庄月明文娱中心的楼梯 , 用的也不是寻常扶手 , 而是最上等的棺材木——柳州木 。 因为所用柳木太粗 , 并不适合当扶手 , 因此不少人都从庄月明的楼梯失足跌下去过 。
除了内部的设计让人觉得压抑以外 , 最让人头皮发麻的还是庄明月楼的外观 。
庄月楼实际上包括两幢大楼 , 设计成了双塔式相连的形式 , 一幢叫“庄月明楼” , 另一幢叫“庄月明文娱中心”
首先是顶楼的月明泉 , 据说中间会喷出泉水 。 而喷出的泉水正好就是香炉里插三枝香的形状 , 这种风水学里叫“三支并列”——
如果说三支香还是媒体捕风捉影的话 , 另外一幢建筑的外形就基本上可以盖章楼是有问题的了 , 这幢楼不仅风格和学校内其他建筑完全不搭 , 甚至从上处俯瞰的时候更可以发现 , 这幢建筑完全就是一个棺材的形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