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及赏析( 二 )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 。诗里的“此中” , 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 。所谓“忘言” , 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 , 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 。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 , 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 , 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饮酒·结庐在人境》以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 , 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 。尤其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 , 欲辨已忘言”几句,“清悠淡永 , 有自然之味”,更具艺术魅力 。
2、陶渊明的墓志铭如今陶渊明的墓保存完好 , 墓碑由一大二小共三块碑石组成,正中楷书晋征土陶公靖节先生之墓,左刻墓志,右刻《归去来兮辞》,是清朝乾隆元年陶姓子孙所立 。
此墓志的碑文只有故陶公潜公之墓和看不清的所立年代的十几个字,没有其他记载墓主生平的文字 。此墓碑如果是陶潜后人所立,应该会在墓碑上题写关于陶潜事迹的碑文,然而,此碑却简单至极,这实在不符合后人为祖先立碑时的做法,我们认为,这却印证了陶潜生前要求对自己的后事简葬的要求 。
3、饮酒陶渊明赏析1、《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2、赏析:《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高兴之作 , 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多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
3、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态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 , 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 , 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人来车往,喧哗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题客观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一句 , 以及为精炼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
4、陶渊明的田园诗1、《归园田居》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
衣沾不足惜 , 但使愿无违 。
2、《归园田居.其一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3、《山海经》其一
【饮酒陶渊明原文翻译及赏析】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 , 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