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不可怕】很多人发现,现在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很“淘”,家长和老师担心他们患了“多动症” 。专家认为,能被诊断为医学上的“多动症”并不多见,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动”属正常现象,应注意区别 。
今年7岁的亮亮是二年级的学生,他每天都不能自控地动个不停 。
在家里,患有心脏病的爷爷“不敢”和他单独相处,怕被闹腾得犯病 。课堂上,亮亮经常做小动作,不是摆弄学习用品,就是“招惹”其他同学 。老师将他调到第一桌,也没彻底解决问题 。无奈,爸妈带亮亮来到医院看“病”,却被医生告知他根本没病 。
哈尔滨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王丽敏说,造成儿童“多动”的原因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关注就是一个重要因素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很多家庭有两三个孩子,父母忙于工作无暇关注他们是否“多动” 。而现在,家家只有一个“宝贝”,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家里所有大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孩子身上,宠爱有加 。
这样一来,孩子越来越愿意在家长面前过度表现,以引起注意 。
营养好,但能量消耗少眼下,家长都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总怕孩子吃不好或吃得少 。与此同时,又对他们过分保护,哭不得闹不得,也不让他们出门和小朋友玩耍 。结果,孩子必然以“多动”来消耗多余能量 。
独生子女玩伴少研究表明,小伙伴们玩耍、打闹、相互交流等活动,特别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成熟 。长期缺乏玩伴,不但影响孩子情绪发展,也不利于大脑的感觉运动统合功能完善,从而导致“多动”现象发生 。
过早教育及干涉性管教过多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很多家长对孩子寄予很高期望,让其过早接受正规教育,造成精神压力和适应不良 。专家认为,孩子还没达到学习一项技能的水平,管教太多,会使他们无所适从,从而严重扰乱正常的探索性活动,活动变得没有自主性和目的性 。
据王丽敏教授介绍,很多家长不了解,家庭环境不良也是造成孩子“多动”的原因之一 。如果家庭成员关系不和,打骂不断,孩子的神经、精神系统就会长时间处于高度警觉状态,为转移害怕、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孩子就会盲目地不停活动,久而久之,形成病理性“多动” 。
此外,铅中毒、小食品,特别是富含糖的食品和饮料也会引起孩子“多动” 。(曹霁阳)
『文章
- 少年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为啥越来越多了 2型糖尿病最新进展
- 儿童需要什么样的胰岛素泵 艾派乐胰岛素泵
- 小孩发烧吃什么饮食好 儿童发烧食谱大全及做法
- 3岁宝宝可以暍鲜牛奶了吗 儿童喝鲜牛奶好不好
- 八个月宝宝晚上几点吃奶粉 儿童晚上几点喝牛奶最好
- 宝宝鼻塞偶尔咳嗽适合吃小儿感冒颗粒吗 感冒灵颗粒儿童能吃吗
- 儿童包茎应该怎么办 男孩子包茎手术最佳年龄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小孩营养不良吃什么好 儿童营养不良怎么补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