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保健与生活》报道,“春捂秋冻”是一句由来已久的健康谚语,它是前人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总结,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时值秋季,天气渐凉,究竟该如何“秋冻”呢?
人是恒温动物,体内有一套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 。作为这个系统的“司令部”——大脑皮层下丘脑,也只有在接受气温变化的刺激下来增强体温的调节能力,提高机体的耐寒抗菌功能,才能为适应寒冬打下良好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长期的恒温环境只能使人的冷适应能力下降,气温稍有改变就马上添衣保暖,就是在制造这种恒温环境 。
这样,没有得到锻炼的大脑皮层下丘脑,一旦受到冷的刺激就难以适应,甚至导致抗病能力下降,抵挡不住致病细菌的侵袭,容易引起伤风感冒等在秋冬季节好发多发的呼吸道疾病 。
【“春捂秋冻”要有量有度】儿童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
由于小朋友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娇嫩的身体耐寒、抗病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秋季忽冷忽热期间比成人更易患病,而且不易好转 。不过,这种功能和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对冷环境的逐渐适应加以提高 。专家表示,可以进行科学的“秋冻”,不要过早过度添衣保暖,使自己有暴露于冷环境的机会,这样在逐渐变冷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而增加产热量,从而有效提高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 。
要用冷水洗手洗脸
同时,小朋友还要从秋天开始进行其他的耐寒锻炼,以进一步提高机体的冷适应能力 。最简单的方法是养成用冷水洗手、洗脸及喝凉开水(以25℃左右为最宜)的习惯,即使到了冬天也不放弃 。由于这是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小朋友一般都能适应,并且效果显著 。如能再坚持每天用冷水擦拭身体则更好 。
要多到室外活动
为了提高耐寒抗病能力,只要天气许可,小朋友就要多到室外活动,特别是课间休息 。虽然时间不长,也要走出教室,活动活动手脚 。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而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加强呼吸系统与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肌肉的耐寒及抗寒能力 。据测定,机体代谢越旺盛就越不怕冷,人躺着时代谢率最低,坐起来就可提高12%,站着能提高20%,步行可提高50%以上,剧烈活动时则可提高10倍 。
当然,万事皆有个度 。“秋冻”也不例外,尤其是深秋之后,早晚外界气温偏低,而午间气温偏高,这时要注意及时地适当增减衣服,以防身体过冷而着凉生病,或过热出汗着风而患感冒等 。专家指出:每年的秋冬季节之所以呼吸道疾病高发,一方面是因为气温变化大,同时与衣着调适不当也有很大的关系 。特别是体弱多病的小朋友,则不宜盲目的进行“秋冻”,重点是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以便平安度过“多事之秋”和严寒的冬季 。
- 14岁女孩身高直冲175厘米,儿科医生:3样食物是“长高王”,可敞开吃
- 孩子若有这“3个特征”,多半是潜在的学霸,即使贪玩也没关系
- 宝宝眼睛有这些“特点”,长大后智商更高,你家娃中了吗?
- 孩子“阳了”不要慌,牢记:“4多喝,2多吃,做1事”,助力恢复
- “经常被抱”和“不常被抱”的孩子,长大后几个方面差距比较明显
- 带“亲孙”和“外孙”,哪个到头来是一场空?过来人的话很现实
- “老大傻,老二精”,出生顺序决定孩子智商?看看心理学如何解释
- 真的有天性凉薄的孩子吗?妈妈:“等病好了,孩子也打算不要了”
- 一寸光阴一寸金|著名的劝学诗一寸光阴一寸金原诗上一句是 蚂蚁庄园12月23日答案
- 单身宝妈在国外3年,和宝宝没有“羊”的经验分享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