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学会“过日子”,急坏了炒房客,狂甩1420套,又买下30000套

楼市学会“过日子”,急坏了炒房客,狂甩1420套,又买下30000套

楼市学会“过日子”,急坏了炒房客,狂甩1420套,又买下30000套

楼市学会“过日子”,急坏了炒房客,狂甩1420套,又买下30000套

楼市学会“过日子”,急坏了炒房客,狂甩1420套,又买下30000套

楼市学会“过日子”,急坏了炒房客,狂甩1420套,又买下30000套


"multi_version":false“远渡长洋”去买房 , 折射出来国内炒作与投机被挤出了楼市 。

最近 , 看到《搜旅行》的一篇报道 , 讲的是“中国人买光这里的30000套住房 , 买下却不去住 , 如今都成了空城”的事 。 文章中的“这里”并不是国内 , 而是新西兰的第一大城市奥克兰 。 这种情形 , 与早年间国内某些地方似曾相识 , 都是因“买而不住变成空城” 。

不过 , 国内这么大 , 房子又不缺 , 这些人为什么不在国内置业 , 反而跑到国外炒房呢?

其实 , 问题的根源就在于此 。 “跑到国外炒房 , 不在国内置业”实际上反应了两个现实问题:

第一 , 炒房客与投机者为了丰厚的回报 , 真的是不惧“挑战” , 哪怕是远渡重洋也在所不惜 。

第二 , 投机与炒作在国内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 炒房客与投机者逐渐被挤出楼市 。

其中 , 第二个方面尤为突出 。 正像财经专栏作家陈思进用身边人的例子指出的那样:炒房者“狂甩”1420套房 , 无人接盘 , 高房价的“后遗症”终于来了 。 陈思进虽然用了夸张的手法进行了描述 , 但是却反应了一个真实的现状 , 炒房客已经“技穷”了 。

随着“房住不炒”的定位越来越深入人心 , 房子的居住属性慢慢在增强 , 金融属性逐渐被淡化 。

房子的居住属性回归 , “买而为住”成为主流 , 房地产市场不再适合投机与炒作 。

第一 , “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手段”的提出 。 2个月之前 , 这个房地产的定调 , 首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内 , 当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瞩目 。 这15个字 , 可谓是字字千金 , 定调了房地产 。 同时 , 也释放了一个信号——经济不再过度依赖房地产 。

曾经某位地产大佬称 , 房地产就是“夜壶” , 在需要的时候就会被拿出来 。 现在 , “夜壶”再想出来是不可能的了 , 还是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下吧!

社科院指出:尽管2018年表面上中国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0.6左右百分点的带动贡献 , 但是其挤出效应已大于带动效应 。 也就是说 , 去年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综合贡献已经为负 。

第二 , “收缩性城市”被首次公开提及 。 今年 , 发改委《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 , 在明确大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同时 , 首次公开提及“收缩型城市” 。

这意味着人口流出、产业单一 , 而空间又过度开发的城市 , 将开始被正视 。 没有那么多的人、造了那么多的房、开发了那么多新城的现象 , 将在“停”字的面前止步 。

中介大佬左晖曾说过:中国人今天已经不缺房子了 , 基本已经解决了房子的居住问题 。 从全国的户房数量来看 , 房数已经超过了户数 。 左晖认为 , 现在核心问题在于房子的分布问题上 。 房子的分布不够均匀 , 住宅房屋的供应分布和人口地域分布 , 实际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

我们看到 , 挤出炒房客与投机者 , 减少不必要的建房 , 是收缩型城市瘦身健体一条不可缺少的步骤 。

第三 , 调控不是一阵风 , 而是压舱石 。 国内楼市的环境 , 确实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 2018年全年超过400多次的调控 , 刹住了一路狂奔的“列车” 。 2019年1-8月367的调控 , 不仅巩固了这一成果 , 而且还打消了一些人的侥幸心理 , 认为调控只是一阵风 , 吹过去就过去了的侥幸心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