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是个系统工程,每个环节均可能影响鱼的吃口状态,以至于最终渔获的不同,许多看似不起眼的细节,随着垂钓经历的丰富,对其认识不断地提高,愈发的深刻,比如本文所要探讨的子线长短。回到钓友的问题“钓鱼时如何根据鱼情来调整子线的长度”为更准确、更全面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结合野钓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展开描述,具体如下。1、 长子线、短子线各自的优缺点2、 鱼的大小选择子线长短不同3、 鱼情吃口状态不同,选择子线长度有异4、 鱼在不同的水体环境下,长短有异
文章插图
若要恰当选用子线,应了解、熟悉长子线、短子线的优缺点,具体如下。▲长子线的优缺点优点①隐蔽性强:长子线意味着8字环与钩饵有较大的距离,鱼靠近钩饵的时候,警惕性明显降低,利于它们的摄食。,②扩大了摆动幅度:钩饵下落的过程中,因子线长度大,无疑加大了子线围绕铅坠的摆动幅度,如果再有饵料的配合,整个过程极具动感,吸引鱼的注意。③拉力大:相比短子线,长子线与8字环、鱼钩的栓结处长度大,受力均匀,所以承受的拉力也大。缺点:①缠线几率大:子线长,扬竿、提竿,特别是提鱼上岸的时候,极容易子线缠绕②灵敏性低:子线长信号传递过程中,损耗也大,相比短子线,灵敏度低一些。③就位时间长、容易发生小鱼的截口:子线长、摆动幅度大,在各水层停留、就位的时间也长,所以碰到小鱼截口的概率也大。
文章插图
▲短子线的优缺点优点①就位快、小杂鱼截口少:子线短、在水中摆动幅度小,就位时间快,所以在各水层停留的时间段,小鱼截口就少。②灵敏度高:子线短,鱼吃饵后信号传递过程中的损耗就少,有较好的灵敏性缺点①拉力小:距离8字环、鱼钩结栓较近,相比长子线,拉力小。②容易有虚假信号:正因为子线短,所以灵敏性高,但同时也容易出现一些琐碎的虚假信号。
文章插图
鱼的个体差异,对子线长度的要求明显。如果钓小鲫鱼、小白条、小麦穗这类小体型鱼,子线长度可选短一些,主要是因为这些鱼警惕性不高,遇到饵料疯狂吞食,属于钓快鱼的节奏,浮漂有信号,提竿即可,笔者一般子线在15-25公分的距离;但像一些大体型鱼的鲤鱼、草鱼等,特别是体重达到3斤以上时,这类鱼几乎都有与钓鱼人搏杀的经历,警惕性极高,钩饵子线稍微有些动作,就可能惊扰它而游离窝点,所以一般建议用长子线,20-50公分的子线范围均可。大体型鱼吃饵迅猛,对灵敏性要求不高,长子线提高隐蔽性的同时,拉力也得到保障,避免遛鱼过程中切线跑鱼。
文章插图
鱼在不同情形、季节下吃口状态差异显著。比如冬季水温低,鱼的活性低,咬饵力量微弱,像一些鲫鱼,吞食饵后浮漂有时仅仅轻微颤动一下或下顿一线,难以观察,所以尽可能放大这些信号,这时浮漂、子线灵敏度要求排在了首位,所以不管是钓大鲤鱼,还是小鲫鱼,子线长度均适当缩减一下,以减少信号的损失,钩饵入水后尽量保持子线处于紧绷状态。晚春、夏季、秋季则不同,这时的鱼活性高,四处游弋觅食,在水体冲击力大,挣扎力强,对浮漂、线组的灵敏度低,所以此时选用的子线可适当长一些,基本子线对折后长度都在20公分以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