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网贷封停 2021年315曝光网贷平台( 二 )


值得一提的是,自勾选授权后连续多天时间内,北京商报记者每天都收到了多个不知名贷款机构的电话骚扰,还有推销人员自称为某银行信贷审批人员,且已查看过记者的详细个人资料,获批额度数万元不等 。
隐忧:用户个人信息存泄露风险
【2021年网贷封停 2021年315曝光网贷平台】需要注意的是,类似捆绑授权,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的授权乱象并不少见 。
之前就有不少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馈,在贷款过程中,有平台强制用户勾选购买 “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协议,否则无法进行下一步操作 。在这种情况下,借款人只能勾选确认 。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在多次调查中发现,有不少互联网平台导流的一些助贷公司或者小贷机构,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方面,勾选方式亦存在概括授权、捆绑授权等情况,一键授权多家机构的模式并不少见 。
而这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 。3月1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诱导的风险提示,其中就强调了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权的问题 。银保监会称,一些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在开展相关业务或合作业务时,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不到位,比如以默认同意、概括授权等方式获取授权;未经消费者同意或违背消费者意愿将个人信息用于信用卡业务、消费信贷业务以外的用途;不当获取消费者外部信息等 。
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三条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向其他个人信息处理者提供其处理的个人信息的,应当向个人告知接收方的名称或者姓名、联系方式、处理目的、处理方式和个人信息的种类,并取得个人的单独同意 。这样规定的目的在于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安全 。在他看来,合作方信息授权一揽子捆绑多家公司,对于用户来说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等巨大风险 。
“平台如果泄露用户私人信息的,民事责任层面,平台可能需要承担侵权责任;行政责任层面,根据具体情节,平台可能面临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 。”李亚说道 。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同样称,合作方信息授权一揽子捆绑的行为也不利于平台如实、详细对金融消费者披露各类信息,其中可能存在少披露、不披露等情形,会加剧个人信息面临的风险,也不符合“断直连”相关规范,在个人信息的采集、传输、共享方面存在漏洞 。
业内:应严守合法、正当、必要原则
近年来,监管曾多次强调,未经申请和审批通过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个人征信业务;此外,打着大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旗号,未经批准擅自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行为,均属于违法行为 。
2021年7月,监管就网络贷款业务进一步提出,在助贷领域需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全面“断直连”,按照整改工作要求,需要遵循监管关于“断直连”的规定,在个人征信业务管理的整体框架下,按照“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流程进行整改 。
此外,最新公布的《金融产品网络营销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数据安全是监管底线,平台应当采取必要的技术安全措施,与其合作的持牌金融机构共同保障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 。
对于市场机构相关行为,李亚指出,平台应该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及金融管理部门的政策规定 。在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 。
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则称,目前,个人隐私监管较为严格,处罚力度也越来越大,建议相关金融从业机构谨慎共享客户信息,即使需要共享也是一家一家单独授权,直接授权 。此外建议相关金融机构不要与一些非持牌机构合作助贷导流业务,以防客户隐私泄露或者被高利贷平台拖累而被监管处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