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的销售成本等于 商品销售成本怎么算( 二 )




产品的销售成本等于 商品销售成本怎么算

文章插图



为什么高价反而更容易胜出?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只有当你的价格足够高,才可能产生更多的盈利,而这部分盈利,其实就是用来支撑(预支)你的行销力活动的 。比如请巨星代言、投更多的广告、租更好的门店、招更好的客服,等等……
而那些一开始就把价格压得很低的企业,基本永远没有机会建立自己的品牌 。当然,具有特殊优势或具有战略意义的低价除外 。
另外,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高价往往意味着他购买的不再是单纯的产品,还包括了产品之外的东西——也就是品牌的“无形价值” 。
还是说奢侈品包包 。他们之所以要买一个万元包,其实就是想向其他人传递一个信息——我是一个买得起万元包的人 。
那么,这种“无形价值”跟“品牌”有什么必然联系吗?当然有 。
就拿咖啡来说 。同样是咖啡,虽然雀巢咖啡的销量和使用频次都远高于星巴克,但对星巴克这个品牌感兴趣的人却明显更多 。
比如下图所示,星巴克的微博粉丝是雀巢的两倍 。
产品的销售成本等于 商品销售成本怎么算

文章插图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雀巢只提供了产品的有形价值(比如提神和口感),而没有像星巴克那样成功打造品牌的无形价值(比如文化内涵) 。
彭小东导师观点: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品牌,应该是像宗教一样的——能代表某种信仰、某种文化、某种精神 。
而要建立这些东西,通常都很需要钱 。
钱从哪儿来?
就从高昂的产品毛利中来——把价格定高一些,就是为了把利润空间预支出来,用于开展行销力活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总体顾客利益” 。
另外,最开始把价格定高一些,其实也是为将来做打算——高开低走很简单,低开高走就很难 。
假设奔驰出一款价格20万的便宜车型,一定能卖得很好——这相当于是在告诉消费者:嘿!现在,你只要花20万,就能买一个50万牌子的车;
而如果本田出一款价格50万的高端车型,就一定卖不好——这相当于是在告诉消费者:嘿!现在,你需要花50万才能买到之前20万牌子的车,蠢猪 。


产品的销售成本等于 商品销售成本怎么算

文章插图



低价打赢高价的个案
当然,历史上并不是不存在低价取胜的案例 。
不过,低价之所以能成功,绝对不是因为“商家更有良心”,更不是因为“没办法才走低价”,而是因为它们一定在某些方面(如渠道、生产线、盈利模式)具有竞争对手难以效仿的优势 。
比如小米 。在当时,其他手机品牌无法快速将渠道由线下转为线上(这样会损害经销商利益),所以小米才有机会以“超高性价比”的名义异军突起,在线上做得风生水起 。
然而,正如彭小东导师观点:低价很难形成持续的竞争力,尤其是当竞争对手也能玩低价的时候 。
所以小米才会拼命把自己的产业快速扩张到其他领域,即使手机业务不赚钱,也可以靠其他业务来支撑 。
另外,并不是说低价就只能以“省多少钱”作为核心卖点,“便宜货”也需要行销力,也需要打造品牌的无形价值 。
还是说小米,它不会说“想省钱,买小米”,而是会说“因为发烧,所以小米” 。(无形价值:追求极致的态度)
再比如肯德基的咖啡,虽然相比于星巴克,它很便宜,但它不会直接说“肯德基咖啡,好喝又实惠”,而是会说“咖啡是用来觉醒,而不是拗造型” 。(无形价值:务实的生活态度)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