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百米天坑下,发现消失了百年的生物,上次见它还是在1893年

云南在我国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由于这里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主要气候类型为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及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宜人,常年降雨量充沛,非常适合动植物生长。全国3万种高等植物里面,云南占有60%以上,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高达150多种;脊椎动物达1737种,占全国总数的58.9%;昆虫更是数不胜数,全国见于名录的昆虫总数为2.5万种,云南占比近一半。其中明星物种有亚洲象、滇金丝猴、长臂猿等等。云南百米天坑下,发现消失了百年的生物,上次见它还是在1893年
文章插图
17头云南亚洲象一路北迁的事件,引爆了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热情,同时也让云南这一省份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云南蒙自市,有些非常独特的地方,大地断崖式下堑上百米,宛如一个大坑般,所以也被称为“蒙自天坑”。天坑的形成主要原因是岩溶作用,所以天坑也被称为“岩溶漏斗”。由于天坑四周均是悬崖峭壁,形成与世隔绝的封闭式环境,独特的地形造就了独特的生态群,加上地处深山人迹罕见,生态保存得比较完好,所以许多在外难以寻觅的生物,在天坑都能找到。云南百米天坑下,发现消失了百年的生物,上次见它还是在1893年
文章插图
天坑寻物我国科考团队曾不止一次深入天坑进行野外调查,在2021年,专家们就在蒙自天坑找到了两种已经“消失”了上百年的植物,竹生羊奶子和大花石蝴蝶,这两种是极度濒危的物种,人们一度认为它们已经灭绝了,那次找到了野生植株,着实令整个团队都兴奋不已,同时人们看到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由于当时正值花期和幼果期,为了保护这些濒危的物种,科研队员们只拍摄了照片和采集的花叶标本。云南百米天坑下,发现消失了百年的生物,上次见它还是在1893年
文章插图
对于植物研究工作人员来说,经常回访是一件非常必要的工作,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掌握野生植物的开花、结果及种子的成熟期。时隔多月后,恰逢秋分,许多植物都迎来了种子采集季,中科院昆明所的专家们重新整装出发,再次进入天坑,这次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采集一些珍稀植物的种子。没想到在这次的考察中,又发现了一种“消失”了上百年之久的物种——异叶苣苔。云南百米天坑下,发现消失了百年的生物,上次见它还是在1893年
文章插图
罕见物种重新现世异叶苣苔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外形并没有太突出的地方,与一般的草本植物没太大区别,植株茎高约14-40厘米,上部有短毛,叶对生,每一对叶大小极不相等,小的如斜卵形托叶般,大的如稍斜卵形,叶片边缘有锯齿,上面疏生短毛,这是异叶苣苔最大的特色。普通人见了,极有可能将其认成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野花野草了。说句题外话,这也告诉我们,在野外游玩的时候,看见野花野草,尽量不要去采摘,万一一个不小心,毁坏的就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云南百米天坑下,发现消失了百年的生物,上次见它还是在1893年
文章插图
异叶苣苔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多生长在海拔1300-1500米的山地密林中石上或山谷阴湿处,见于我国云南东南部和贵州西南部。异叶苣苔有多珍贵呢?这么说吧,上次人们见到它的时候,还是在1893年,当时英国的植物学家在我国云南蒙自采集到标本之后,被世人知道,在这之后的岁月里,人们就不曾见过它了,直到2021年9月下旬,我国科考团队进入天坑采集种子时,再次发现它的野生植株,这一罕见物种才重新现世。云南百米天坑下,发现消失了百年的生物,上次见它还是在1893年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