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法则:有法无定法,胜于应变败于教条!蚯蚓,被广大钓友们称为''野钓万能饵'',几乎可以说无所不钓,只要窝子里有鱼基本都认可它,但是美中不足的就是自身的诱鱼能力太差,必须要去结合窝料才能发挥出它的威力。今天咱们不谈其它,就说一下蚯蚓的几种挂法和不同鱼情之间的关系。关于蚯蚓的挂法,其实很多钓友都在多年的垂钓中有了自己的一套理解,今天我也就在这里发表一下自己浅薄的理解,希望对新手钓友们带来一些帮助,老钓友有不同见解的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一起探讨。
文章插图
摆动型第一种:摆动型。我们把穿完蚯蚓以后留出一截让其自由摆动的挂法统称为摆动型。这种挂法下的蚯蚓在水底可以自由摆动呈现出一种动态,对于诱鱼吃钩的能力在这几种挂法中可以算是最强。这种挂法要配合适当的调钓方式才能有更好的表现,因为其在钩外存在一部分露出,而鱼在吃饵的时候大都是从露出的部分开始吞钩,所以在钓法上要适当性的钓的顿一些,不适合很多新手钓友追捧的所谓一钩触底,一钩悬浮的状态。原因也很好理解,当鱼在吃饵的时候先吃裸露的部分,而那部分不在钩上,这时候钓的灵就会造成空竿率很高。适用鱼情:先用一句话简单总结就是适合闹小鱼程度极低,鲫鱼个体较大,活性较低,密度较低,吃钩不积极,中鱼频率较慢的鱼情。首先小鱼闹窝一般不要用这样的挂法,尤其是全水层闹杂鱼的情况下,蚯蚓的摆动会增加小杂鱼的兴奋度,口很乱不好抓口。野钓大都是在冬季和初春水温较低,小杂鱼不活跃的情况下应用,这个时候蚯蚓的摆动能在很大程度上刺激鲫鱼的进食欲望,相较于普通的挂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文章插图
不露钩尖型第二种:不露钩尖型。这种挂法是取一小段蚯蚓,从蚯蚓的中间穿过,最后的一个头刚刚包裹住钩尖。这种挂法在诱鱼吃饵的能力上较第一种差上很多,但是这种挂法没有太多的部分裸露在外面,所以不用钓的太顿,正常的一钩躺底一钩轻躺底即可。说到这里,其实很多钓友也都发现了,对于这种一钩触底,一钩躺底的饵料状态,鱼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选择躺底的饵料,因为那种饵料的状态吃起来会更加方便。适用鱼情:先用一句话简单概括就是适合杂鱼闹窝程度较低,窝子里鲫鱼密度较高,吃饵比较积极,中钩频率较快的鱼情。这种挂法的优势在于当鱼形成抢食状态时,只要吃钩就能直接咬到钩子,而不会像第一种那样钓的灵会先出现一个假口,然后才能慢慢的把钩吞进去。这种挂钩方法也不适合杂鱼闹窝程度较高的鱼情,因为这种挂法下的蚯蚓容易让小鱼轻易地带走,而拉低中鱼率。
文章插图
第三种:露钩尖型。先声明这种挂法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露出钩尖就行。首先所用鱼钩必须带有倒刺,倒刺越明显越好,其次这种挂法只能用蚯蚓的两个头,因为不带头的部分在倒刺那卡不紧,取不到想要的效果。上钩操作就是从蚯蚓掐断的位置开始穿,最后把蚯蚓的头卡到倒刺里面。这种挂法也是在野外垂钓中经过反复测试的,遇到合适的鱼情其效果真的不错。不过也是要配合钓顿,甚至要钓跑铅,当然钓顿记得用短子线,同时建议钩号比平时放大一个号数,灵敏度是一方面,蚯蚓在水底活动的区间小也利于鲫鱼的抢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