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缸水体过瘦,对于观赏鱼也是一种危害,不是说水体过肥不好吗?( 二 )
三、开缸初期让生化滤材肥起来
这个让生化滤材肥起来 , 并不是说让生化滤材上出现过多的有机物和杂质 , 而是通过鱼缸里的微生物和滤棉上的有机物协同作战 , 让生化滤材上的硝化细菌肥起来 , 而且最好不要人工添加 , 而是自然生成的 。
虽然说这样可能在速度上稍微慢点 , 但是我们可以用脑袋仔细想一想 , 无论是我们所摄食的食物 , 包括了什么猪肉、鸡肉、蔬菜、水果 , 以及我们自己所缺乏的所谓营养成分 , 无一例外的凡是使用到人工添加的、急于求成的 , 必定是最终有一利必有一害 , 而大自然生成的 , 乃是浑然天成 , 一切符合天道 。
再多的话 , 我就不必多说了 。
水体稳定是根本 , 而不是说换水越多它就一定越好无论我们说饲养观赏鱼必须要大量投喂也罢 , 还是饲养观赏鱼必须要换水也好 , 这个问题一定是相对的 , 相对的主体只有一个 , 就是观赏鱼缸里整体的水体稳定 。
从开缸初期走到水体稳定 , 看似简单 , 实际上是一个需要很大耐心的等待过程 , 这个时间最短也在十天左右 , 最长可能是一、两个月 , 在这期间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 以及观赏鱼饲养密度和投喂量、少量换水的维持 , 好不容易使得水质达到了相对的平衡 , 那么这个平衡我们就不要去轻易地打破 。
换而言之 , 我们需要的并不是盲目地去换水 , 而是要去维持着这种平衡 , 换水这个动作 , 相对于水体平衡来讲 , 反而是次要的 。
有些鱼友不明白这个道理 , 只是一个劲的去大量换水 , 本来并不算肥的水质 , 经过我们的一顿折腾 , 又变成了水质偏瘦 , 回到了开缸初期的状态 , 那么这个鱼缸的水质必然会浑浊不堪了 。
但是怕就怕在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 再去按照水质过肥的操作继续大量换水 , 没有按照开缸初期水质过瘦的方法来对待 , 那么不好意思 , 这个鱼缸水质是永远也不会调理好的 。
在这个过程中 , 观赏鱼很快就会生病 。
水体稳定的下一步才是水质过肥 , 我们要适当给水体减肥当水体稳定了一个阶段之后 , 由于观赏鱼的吃喝拉撒睡 , 鱼缸的水质才会慢慢的由相对平衡走向水体过肥 , 这个时候我们才需要给水体减肥 。
一、清洗滤棉 , 让滤棉瘦下来
假如说鱼缸里的大部分杂物都集结在滤棉上 , 那么我们就需要清洗滤棉 , 首先让滤棉瘦下来 , 但是依然要记住 , 保留革命的火种 , 假设我们的生化滤材太少或者几乎没有 。
这也是为什么在完全没有生化滤材的鱼缸里 , 一旦彻底更换滤棉 , 水质立马出现震荡的原因 。
二、少量适当换水 , 让水体瘦下来
在水体过肥的期间内 , 少量多频次换水并没有错 , 但是我们依然要根据整个的水体状态和观赏鱼的状态来做适当的调整 。
每天抽底换水也是换 , 定期少量换水也是换 , 这些并没有固定的模式 , 除非我们懒得出奇 , 长时间对于鱼缸的水质管理加以疏忽 , 导致鱼缸的水质无法处理 , 那么可能最终需要一次大换水 , 同样使得鱼缸水质又回到了开缸初期的状态 , 大体上就是这个道理 。
关于水质过肥的处理方法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说的很明白 , 在此就不必详述了 。
保持水体的稳定比什么都重要 , 其实也就是保持水体完美的体型
所以说 , 通过上述的分析 , 我们就应该明白了 , 原来鱼缸水质的管理问题和我们购买观赏鱼的道理是一样的 , 我们需要的就是保持水体的微胖环境 , 既不过肥也不过瘦 , 这才是一个看起来比较健康的水体 。
然后再根据我们饲养观赏鱼的品种要求 , 进行微调就可以了 。
所以说 , 饲养观赏鱼无论是养水还是养鱼 , 都是一个道理 , 稳定为主 , 微调为主 , 相对勤快为主 , 眼里有鱼有水为主 。 理论永远是死的 , 其实不但观赏鱼是活的 , 鱼缸的水质也是活的 , 我们不能把水质给养死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