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 华科大学研究生院( 二 )



“兆易创新杯”第十五届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
项目名称:混动系统用高性能双机电端口电机系统研制
获奖单位: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曲荣海、李大伟
团队成员:梁子漪、刘旭、赵钰
项目简介:该项目为打破国外对混动系统核心技术的垄断,另辟蹊径提出了基于双机电端口电机的非接触式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发动机高效运行和输出端口转矩与转速可控,具有高集成度、高可靠性和低振动噪声的优势 。采用新型转子结构、集成绕组方案和先进的控制算法,使系统转矩调节能力提升5倍、冲击波动大幅下降,这种高性能的双机电端口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华中科技大学 华科大学研究生院

文章插图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
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
项目名称:一种欠驱动刚柔耦合双驱气动抓手
获奖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志刚
团队成员:朱嘉淇,柴治平,黄炳康,向家涛,冯陈泽芳
项目简介:该项目参考人手结构创新性地提出一种欠驱动刚柔耦合双驱气动抓手,通过刚性机构和软体结构两者的变比驱动,大大提高其抓取范围并兼顾精度,抓取重量上限超过现有软体抓手6倍以上 。
华中科技大学 华科大学研究生院

文章插图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
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
项目名称:高铁车体机器人焊缝打磨感知、决策与预测技术研究
获奖单位: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严思杰、徐小虎
团队成员:沈妍、杨泽源、王选、周壮、王宏丽
项目简介:该项目围绕高铁焊缝机器人打磨过程中机器人对焊缝的测量、轨迹规划、加工质量评估展开系列研究,提出了基于改进的LSTM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融合先验知识的材料去除在线预测模型,开发了在线轨迹规划插件,实现了焊缝余量的准确预测与待加工区域的轨迹自适应规划,完成了高铁焊缝机器人打磨从测量信息到轨迹规划及加工质量评估的闭环反馈 。
华中科技大学 华科大学研究生院

文章插图

第二届中国研究生
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人机协同控制的智能康复跟随机器人
获奖单位: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指导老师: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黄剑
团队成员:晏世豪、晏箐阳、王恩凯、李小龙、刘砚
项目简介:该团队因此团队设计了针对下肢运动能力轻度受损人群的康复跟随机器人,其特点是在用户侧面跟随,同时提供康复训练和行走辅助功能 。团队通过运动轨迹建模行走意图,并通过循环神经网络估计未来行走轨迹 。在得到预测轨迹之后,通过模型预测控制实现了侧面跟随控制 。在机器人跟随过程中,团队通过PCA数据驱动的方式实时监测用户的运动状态 。
华中科技大学 华科大学研究生院

文章插图

“杰瑞杯”第七届
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
项目名称:高温高压井下测井仪的极端热管理系统
获奖单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指导老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罗小兵
团队成员:蓝威、王宇君、彭嘉乐、马一鸣
项目简介:该项目从工程实际问题出发,围绕测井仪内部电子器件在高温井下作业面临的热失效问题,提出了基于高真空多层绝热原理的绝热技术,隔绝高温环境的漏热 。同时,自主研发了石墨纳米片/石蜡复合相变材料并成功模块化封装,以存储电子器件的自发热量 。为提高换热性能,提出了针对分散热源的分布式储热方法及针对大功率器件的导热储热一体集成方法 。所设计的极端热管理系统保障了测井仪在高温高压井下的正常作业,助力我国超深井的勘探事业迈上新台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