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国学?学国学从哪里入手?( 三 )


文章插图
2.政史类《尚书》、《逸周书》、《竹书纪年》、《国语》、《战国策》、《周礼》、《考信录》(崔述著)、《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毕沅(yuán)著)、《文献通考》、《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通志·二十略》、《二十四史》、《廿二史札己》、《国朝先正事略》、《读史方舆纪要》、《史通》、《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著) 。
3.韵文书《诗经》、《楚辞》、《文选》、《乐府诗集》(郭茂倩编)、《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右丞集》、《孟襄阳集》、《韦苏州集》、《高常侍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李义山集》、《王临川集》(李壁注本)、《苏东坡集》、《元遗山集》、《陆放翁集》、《唐百家诗选》(王安石选)、《宋诗钞》(吕留良钞)、《清真词》(周美成)、《醉翁琴趣》(欧阳修)、《东坡乐府》(苏轼)、《屯田集》(柳永)、《淮海词》(秦观)、《樵歌》朱敦儒)、《稼轩词》(辛弃疾)、《后村词》(刘克庄)、《白石道人歌曲》(姜夔(kuí))、《碧山词》(王沂(yí)孙)、《梦窗词》(吴文英)、《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 。
4.小学书及文法类《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说文通训定声》(朱骏声著)、《说文释例》(王筠著)、《经传释词》(王引之著)、《古书疑义举例》(俞樾著)、《文通》(马建忠著)、《经籍纂诂》(阮元著) 。
5.随意涉览类

何为国学?学国学从哪里入手?

文章插图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世说新语》、《水经注》、《文心雕龙》、《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慧立撰)、《徐霞客游记》、《梦溪笔谈》、《困学纪闻》、《通艺录》、《癸巳类稿》、《东塾读书记》、《庸盦(ān)笔记》(薛福成)、《张太岳集》(张居正)、《王心斋先生全书》(王艮)、《朱舜水遗集》(朱之瑜)、《李恕谷文集》(李塨(gōng))、《鲒(jié)琦亭集》(全祖望)、《潜研堂集》(钱大昕)、《述学》(汪中)、《洪北江集》(洪亮吉)、《定盦文集》(龚自珍)、《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胡文忠公集》(胡林翼)、《苕(tiáo)溪渔隐丛话》(胡仔)、《词苑丛谈》(徐釚(qiú))、《语石》(叶昌炽)、《书林清话》(叶德辉)、《广艺舟双楫》(康有为)、《剧说》(焦循)、《宋元戏曲史》(王国维) 。
何为国学?学国学从哪里入手?

文章插图
“死工夫笨出来”这话可一点不假,更别提对其入门之后的“明了每一学科发展过程、熟悉历代研究成果、了解每一时代风向和每一名家背后学术渊源,具备古代基本的文化知识(如动植物、天文、避讳等)、善于使用工具书”等的第二步乃至其他的资料研治、学科研修工作了 。毕竟第一关,基本上就把绝大多数人挡在了门外 。
不过古人也说:草木之生也,必由春阳以嘘其荣;君子之贤也,必由师友以长其德(出自明代王襞(bì)《语录遗略》) 。说草木的生长,一定是由于春天和煦的阳光催发了它们的生机;君子的贤良,一定是由于老师和朋友帮助他提高了道德修养 。也即是在说如果能选对一个学习的平台来帮助自己入门也会有惊喜不断的收获 。所以建议在入门的阶段时,应牢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教训 。
【何为国学?学国学从哪里入手?】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智慧的祖先在漫长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化历史进程中 。对宇宙和人生不断思考和实践中总结的文化结晶 。所谓国学即包括了历史上所有的圣贤们的作品 。我个人认为,学习国学首先要从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源流开始,要了解一下古代时期的哲学框架和发展历程 。可以先从《易经》入手 。《易经》是群经之首,道家的三玄之一,对诸子百家的学术形成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所以,读懂了易经,也就了解了中国文化的源头 。理清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知道了中国文化的体系构成 。《易经》是打开中国文化宝库的钥匙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所以,易经是包罗万象的学问,是中国文化的总纲领 。其次要学习《大学》知道经世致用的目的和方法,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内圣外王之道 。然后再是《中庸》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论语》圣人的言行标准 。然后再学习《道德经》《庄子》,这样也就抓住了中国文化的主流,为学好国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此便可以不负先贤所托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愿我们能够学好国学,用好国学,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