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什么学历?( 二 )

为了找回尊严 , 我高祖开始发愤读书 。 据说他去时带了一个书箱和铺盖卷 , 他只打开了书箱 , 铺盖卷始终未打开 。 从去到回家一共三年 , 睡觉都没有用过铺盖 , 所有的时间都在攻读 。 其中的刻苦 , 用“头悬梁锥刺股”形容也不为过 。

三年里 , 我高祖经过了诸多考试 , 然后那位先生让我高祖去考秀才 , 并如愿考中了 。

据父亲说 , 高祖描述过考试的情形 , 监考的不只是考官 , 还有官兵在场 。 尤其进考场时 , 当兵的盘查极为细心 , 生怕夹带“小抄”入场 , 甚至连头发辫子都细细的捏一遍 。

考中秀才的消息传到家里 , 家族都沸腾了 , 一心要供我高祖继续考 , 再进一步中个举回来 。 但是我高祖不知道为什么 , 拒绝了继续考下去 。

我高祖在友人帮助下 , 于官道的渡口处寻了一处地方 , 教起了书 , 然后就成家了 , 家族在我高祖身上的投资也得到了回报 。

因为我高祖的缘故 , 我家族地位比以前高了许多 , 各方面也好了很多 。

父亲说 , 那时候县政府找地方有事情、或者地方上找政府有事情 , 我高祖都是要出面的 。

平常百姓见了县长 , 要跪下喊“老爷” 。 我高祖见了县长不用跪 , 只要戴上秀才“儒巾”站着喊叔父就行了 。

我家族因为我高祖的缘故 , 在税收、徭役方面的优惠很多 。 做生意什么的 , 也比别人方便许多 。

当然 , 我高祖的本人的收入也很高 。 除了教书的收入 , 帮人打官司、谈事儿 , 帮政府收税也是有收入的 。 谁家里有红白喜事 , 请我高祖去主持、做记载什么的 , 主家也会给个不菲的红包 。

我高祖一人的收入 , 养了我曾祖父兄弟五个 。 我曾祖父兄弟五个人的生活费用、成家 , 还有读书 , 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 在一般人家是不敢想象的 。 其中有几个人学有所成 , 在政府做事 。

到了我祖父这一辈 , 我高祖这一支成为有名的书香门第 。 因为我高祖养老在家 , 有时间亲自教育 , 我祖父他们有好几个人都有大出息 。 有在学校教书的 , 有在政府做事的 。 最有出息的一个 , 被送去当时的首都(南京)读书 , 回来后说是要做大官 , 因为时局反复动荡才做罢 。

到父亲这一辈 , 我高祖不在了 , 但是家里重视读书成了习惯 , 还是出了好几个人才 。

因为我曾祖父是最小的孩子 , 所以我家里保留着高祖的一些遗物 , 后来经过文革丢失了许多 , 只剩下一个黑色的桐木书箱 , 我父亲把这个书箱保存的很好 。 我和哥哥小时候上学时的书籍 , 还被父亲放进那个书箱 , 大概是想沾一些高祖的文气 。

我高祖的事情就不再说了 , 想必大家对秀才有了大概的理解 。

其实学历无法古今对比 , 实在没有什么意义 。 从知识面讲 , 古代知识分子只学习儒家经典、政府的法律制度、写文章 , 其它的都不学 。 现在的小学毕业生 , 也能在知识上碾压古代的秀才甚至更高的进士、状元 。

从社会地位讲 , 古代的文盲占了大多数 , 能认字的人极少 。 从童生到考上秀才 , 绝对是是千军万马里杀出来的佼佼者 。 因此政府规定 , 考上秀才就是“国家人” , 享受很多优惠政策 。 可以说只要考上秀才 , 一生也就有了保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