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让每个人都可以体面地老去
新华社北京10月7日电题:让每个人都可以体面地老去
新华社采访人员王立彬
晚年孔子说自己“不知老之将至” , 但一个人口老龄化社会却不能“不知老之将至” 。 认识老龄化的基本国情 , 人人“知老”“尊老” , 就能以制度优势、文化优势 , 创造一个老年友好型社会 , 使我们每个人都能体面地老去 。
“不知明镜里 , 何处得秋霜” 。 就像突然意识到父母老去时一样 , 老龄化挑战同样让我们惊心而且感到准备不足 。 银发浪潮 , 已经不只是比喻 。 北京一天增加500多位老年人 , 其中80岁以上的120多人 。 从城市公园到街头广场 , 从机关门诊到单位食堂 , 我们身边的老人忽然增多 , 有心人便能一目了然 。 由于人口基数大 , 目前我国老年人数量已经相当于两个日本或三个德国的总人口 。 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 , 银发浪潮像涨潮时追赶双腿的大浪 , 不容我们忽视 。
小说家米兰·昆德拉说:“老人是对老年一无所知的孩子 。 ”人口老龄化 , 将成为贯穿21世纪的基本国情 , 国家、家庭、个人都得行动起来 。 我国已经提出要用3年时间向全社会进行老龄化国情教育 。 国情教育 , 当然是全龄化的 , 从党政干部到广大青少年 , 从城市乡村到各行各业 , 都要直面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应对的任务艰巨的现实 。 就像父母进入老年对家庭的影响一样 , 老龄化将深刻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每个家庭 , 对此有足够的思想物质及战略准备 , 是一个社会成熟、稳健的重要标志 。
让每个终有一老的人都无“老顾之忧” , 我们有制度优势 。 党中央对养老问题高度重视 。 在国家决定今年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后 , 财政部、人社部、国资委、税务总局、证监会等近日发布通知 , 明确了工作的时间表 , 这充分体现了在国有经济做优做大做强同时 , 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代际公平和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精神 。 与此同时 , 全面落实新的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 , 推动农村土地改革 , 盘活农民土地物权 , 可以使数以千万的农村人口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缓“未富先老”带来的冲击 , 同样是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
让每个人都能满足对晚年美好生活的向往 , 我们也有文化优势 。 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重视家庭伦理和族群邻里关系 , 都为缓冲老龄化压力 , 走“中国式养老”之路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 。 家庭是中国社会最牢固纽带 , “里仁为美”“远亲不如近邻”等观念 , 为现代邻里互助、社区养老提供了深厚基础 。 强化“家有一老 , 如有一宝”理念 , 使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 可以使高龄化、老龄化同样成为一种人口红利 。 “莫道桑榆晚 , 为霞尚满天” ,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老龄化做准备 , 既为自己做一个全职业周期的物质准备 , 也做好“想得清、放得下、看得开”的心理准备 , 达观、宽容、自主 , 真正像孔子说的那样“发愤忘食 , 乐以忘忧 ,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从从容容体面地老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