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预防传染病的6大措施

  
褪去冬衣,披上春装 。  
2月健康日历方才翻了11页,水痘、流感等传染性疾病眼看着似乎已按捺不住急躁的秉性,早早地潜伏在婴幼儿童身边 。远拒这群 “猎头”,你准备好锦囊妙计了吗?  
焦点 :小儿传染性疾病  
别让玩具成为“二传手”  
支持专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 乔蓉 副主任医师  
春季到来,气候开始逐渐回暖 。多种小儿传染性疾病趁机蠢蠢欲动,如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等 。在梳理这类疾病的预防措施时,一个小细节不可忽视,那就是不少小儿传染性疾病容易在幼儿园、托儿所等儿童聚集的公共场所通过玩具传播 。因此,建议这些场所要做好晨检,发现可疑病儿应及时送医院治疗,并做好隔离工作 。  
家长平日也要督促孩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谁“助燃”了传染病毒  
1、繁殖因素  
早春季节虽然气温转升,但气温冷热不定,湿度较大 。同时,这个季节也是各种细菌和病毒活动繁殖最旺盛的时期 。儿童大多数都在室内活动,而一般家庭儿童的房间门窗关闭时间较长,空气不流通,温度偏高,这给存在于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  
2、冷暖交替  
当从温暖的室内外出时,骤然吸入大量冷空气,冷空气刺激呼吸道粘膜,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呼吸道的免疫球蛋白及吞噬细胞功能、粘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减弱及净化和防御机能因此会随之降低 。这时,潜伏在呼吸道内的各种病菌便会乘虚而入,引发疾病 。  
3、人群流动  
初春时节的假日旅游增加了人群聚集的机会,病人或带菌 (病毒)者在咳嗽或打喷嚏时,播散出大量的病菌和病毒,这对孩子们十分有害 。  
此外,有些能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如流感、腮腺炎、白喉等亦可通过食具、用具、玩具等接触传播,而这也给疾病的广泛传播创造了适宜的条件 。比如,孩子如果接触了被水痘病毒污染的玩具、被褥、毛巾等幼儿园的公用物品,容易被传染 。而流行性感冒也可能通过飞沫“隐匿”在儿童公用玩具中 。因此,在预防时千万不可大意 。  
不可不知的6大措施  
1、净化环境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给居室环境消毒 。  
2、补充营养  
多补充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 。  
3、生活规律  
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  
4、个人防护  
提醒孩子养成勤洗手、勤漱口的习惯 。尽量少到拥挤的场所 。  
5、免疫预防  
流行季节前可到防疫站或正规医院进行相应的预防接种,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脑等疫苗 。  
6、及早就医  
当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带他们到医院就诊 。  
【早春预防传染病的6大措施】*此文为♀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