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的原意是什么 慎独的原意是( 二 )

慎独的原意是什么 慎独的原意是
文章插图

既要慎独,也要慎众
慎独,是一种“自我约束法”,慎众亦然,同样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自我约束 。 宋元之际,世道纷乱 。 学者许衡外出,天热口渴 。 路遇梨树,行人纷纷摘梨解渴,唯许衡不为所动 。 有人问为什么,他说:“此非吾梨,岂能乱摘?”别人笑他迂腐:“乱世梨无主 。 ”许衡正色回答:“梨虽无主,而吾心有主 。 ”
既要自律慎独,也要严己慎众,这是修身律己的两种不同境界 。
慎众,慎的是“从众” 。 群体心理学认为,个体行为容易受群体的意识、情绪和选择影响 。 正如《乌合之众》一书所说,“群体中的个人,不过是众多沙粒的一颗,可以被风吹到无论什么地方” 。 所以,当身处群体中时,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为“生态”所染,不为“氛围”所乱,不为“情绪”所惑 。

慎独的原意是什么 慎独的原意是

文章插图

群体中容易迷失,坏生态下容易堕落,“一盲引众盲,相牵入火坑”,他人的不良行为,就好像是打破了一扇窗,流风所及,如果定力不强、修养不够,很容易让自己的防线也失守 。 如此,“慎众”就要在见贤思齐的同时,要有“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意识,注意从反面教材身上吸取教训 。 看到别人有不良行为,就应该检查一下有无同样的行为;看到别人犯错误,就应反思一下自己有无同样错误的苗头,从别人犯错误的根源中吸取教训,并举一反三,及早防范,从而使自己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 。 唯有如此,才能祛除私心杂念,抵制歪风邪气 。
其实,慎独也好,慎众也罢,提出的都是一个“做好自己”的问题 。 要回答的是,当把个人放置在一个独身自处、无人监督时,少了外界的压力、没有他人的监督的状态时,该如何“自处与自守”?在这两种颇为极端的道德情境下,如果还能把握住自身,才算是真正接受住了拷问 。 就像杨震说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就像许衡说的“吾心有主”,真正应该敬畏的,不是利益的算计、外在的压力、制度的约束或者他人的评价,而是道德的信仰、内心的律令,这是守德修身的最高境界 。
无论是慎独还是慎众,说到底,都是一个修身、修心的过程 。 有了坚定的内心、坚强的自我,无论外界是嘈杂还是幽暗,就都能秉承道德原则,守住本心,做好自己 。 做到“慎独”与“慎众”,才能在独处时不愧屋漏、不欺暗室,在众人中反躬自问、自反而缩,从“不能”、“不敢”升级为“不想”,最终“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
来源:京博国学
【慎独的原意是什么 慎独的原意是】以上内容就是关于慎独的原意是什么和慎独的原意是的全部内容,是由小编认真整理编辑的,如果对您有帮助请收藏转发...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