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风水故事大全 大冶的风俗( 二 )


哭嫁习俗流传久远,反映了当地人至情至性的本色,女儿即将远门,那些晶透的泪珠是对母亲和故土的厚爱,母亲脸上泉涌的泪水是对女儿毕生的忠告和爱惜 。那般深情,只有大冶人自己了然于心 。
三、产育习俗:“洗三朝” 。大冶的产育习俗也很有趣,就拿婴儿“洗三朝”来说 。在大冶一带民间传说,小孩是送子娘娘送来的,小孩出生后,她过三天要来看看 。如果小孩收拾得干干净净,人们喝喜酒、吃长面,表示这户人家疼爱小孩,她就放心了 。否则,她认为这家人不喜欢小孩,就要将小孩带走 。所以人们害怕送子娘娘带走小孩,就在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把小孩洗得干干净净,人们喝酒吃面庆贺 。这就是俗称“洗三朝”的由来 。
“洗三朝”那天,孩子的家长要请几桌酒席招待亲戚朋友吃三朝饭,还要请村里人吃“长面” 。长面就是长寿面,意思是吃了长面小孩就好养 。被请的客人一般都要提上8个或10个红鸡蛋,进门时嘴里不断地喊:“恭喜! 恭喜!”
给小孩“洗三朝”还有一些有趣的动作和说法 。接生婆洗好小孩后,要在小孩屁股上拍几下,说:“我把乖乖拍几拍,发富发贵有你得 。”小孩的妈妈赶紧接口说:“谢你金言!”在山区“洗三朝”时,接生婆要拿一根吹火筒,在小孩的肩上滚两滚,说:“儿呀心肝肉,长大会背竹 。”湖区就不一样,接生婆给小孩“洗三朝”后,拿一根木棍在孩子的小手上挨一挨后说:“儿呀快快长,长大会荡桨” 。
四、祭祀传统:乡民的“土主节”。在鄂东南大冶的裹城里,山民们每年都要欢度一个奇特的民俗节日——“土主节” 。
“土主节”是裹城一带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山民相邀上山,把供在山上的两尊红脸红袍的土主抬下山,称为“土主下天” 。然后抬着土主游村祝福,游村的顺序由近及远 。每到一村,要由各家各户出“印子耙 ”堆成公耙山,以公耙山为中心,摆在正堂之中的土主神像前 。人们在这里祈祷农业丰收,岁岁平安 。
“架菩萨”是土主节的重要内容,男女老少聚集在正堂观看“架菩萨”表演并高声吆喝助兴,常常闹到深夜 。“架菩萨”是原始的祭祀舞蹈 。山民们用两根长杠杆架住土主菩萨,杠子两端用粗绳索系好,绳子中间各绑一根短棍,然后由四名身强体壮的汉子,前后各两人面对面抬着,向左、向右横着走两步半,两手同时翻动大杠,旁边有一人提着大铜锣敲锣助威 。随着锣声的紧密,架杆也就急速的反复转动,场面火爆热烈 。“架菩萨”实际上是一种名间游艺活动,它一直持续到三月三 。三月三人们送土主上山,称为“土主升天”,这预示着“土主节”的结束 。
在这项祭祀活动中体现了民俗文化的集体性 。这里所说的集体是指氏族、部落、民族、村镇以及其他社团人群的集合体 。一般说来,某种文化不属于个人或少数人,而为某些社会集团传承和享用,习染成风,成为一种公共文化财产 。“土主节”就带有明显的集体性质 。
小结: 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地区或国家的民族文化传统地位及相关的人民心态所决定的 。但这种民族文化,尤其是作为民族本体文化的民俗文化,绝非是以其古色古香而成为他人猎奇的对象 。中国的风俗习尚,应该始终处在纵向承传和横向截取的同时又不断进行扬弃的过程中 。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在的古铜都大冶也正在迅速发展,对于一个创造欲、贡献欲、进取欲极强的城市来说,它的地位与价值高低,不仅仅看其保持了多少自己固有的东西——即使是曾经被引以为荣的东西,而恰恰应该看它能否不断为国家为世界创造和贡献多少前所未有的东西 。大冶在发扬自身源远流长的传统习俗时,也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