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焦小焦 焦作哪有好的风水先生( 二 )


一天,阴阳先生的徒弟来看望师父 。看到师父住在草棚,双目失明,衣衫褴褛,蓬头垢面,问清原委后,师徒俩抱头大哭 。徒弟问:“师父的眼睛没办法治好吗?”阴阳先生说:“有 。只要在财主家祖坟脚蹬的老龙窝处打一井,毁了茔地风脉,我的眼睛自然会好 。”接着,阴阳先生详细告诉了徒弟打井的地方 。
告别师父后,徒弟悄悄来到财主家的坟地转了一圈,又在南面老龙窝看好地势,然后开始动手挖井 。挖到10米深时,露出了很多奇形怪状的小石子,有像骑马的,有像坐轿的 。把这些小石子清理干净后,地下果然冒出水来 。井打成后,井口向外整冒了三天三夜白气,财主家的坟地正中间塌下一个大坑 。不久,阴阳先生的眼睛好了,财主的子孙则死的死、傻的傻,家景一天不如一天 。
抽肠井的传说告诫人们,一定要知恩图报,千万不要忘恩负义,否则必然会受到严厉惩治 。
守望相助的议约碑
赵窑村地处修武县北部浅山区,地厚物丰,在太平盛世年景,山民男耕女织,安居乐业,守望相助,加之地形隐蔽,很像“不知秦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 。但世道乱时,这种平静的山居生活很快就会被打破,并且对村民的道德和伦理都会发生很大的波及和影响,人们又不得不用乡规民约来代替过去的约定俗成,提倡互帮互助、相保相亲的美风良德 。

大焦小焦 焦作哪有好的风水先生

文章插图

赵窑村南观音堂的廊庑下,有一块立于清代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的四村社首议约碑,就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深刻体现 。这通议约碑所立的1865年,正是中国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之时 。在此之前,先后爆发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及捻军起义,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都曾波及修武 。当时的修武县,流寇过境,匪盗并生,苛捐杂税多如牛毛,人民生活极为困苦 。
根据议约碑的内容,可以猜测到,当时赵窑村附近不断出现横死之人,有的是在树上吊死,有的是在田间或者屋檐之下饿病而死 。这些横死之人多是外乡的乞丐或逃难之人,其所死之地(树)皆有主人 。被人发现后,或因处置不当(如私埋),被人偶尔发现后,地主无法自辩,邻里又怕惹麻烦,本着“自扫门前雪”的态度,不愿为其做证,遂成刑事案件 。根据封建社会的保甲“连坐制”,地主被拘审,邻居也会受到株连,难免牢狱之灾,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如此事件,一而再,再而三,附近村民深受其害,引起了周边村民的反思和警惕,所以才由社首出面,订立此约 。
碑文用了主要篇幅阐述四村创立议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倡导救灾恤邻、相保相亲,主张“一家有事,百家公之,事虽大而亦小”,要求以赵窑村为中心的四个村子的山民今后发现横死的外乡人,不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发扬守望相助的精神,集体禀官,做证亡人与地主无关,保地主,也保众乡邻平安无事 。这块议约碑,在当时无疑起到重聚良善人心、重建社会秩序的作用,尽可能地保证山民的伦理道德底线不被突破和摧毁 。
今天的赵窑村,安宁祥和,民风淳朴,可以肯定的是,这里面有一种精神在传承、在延续,使这个神奇美丽的小山村更具内在之美 。
焦作日报全媒体通讯员 王保成 摄影报道
编辑:郑小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