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隆福寺丨京城商业旺地几经起落,华丽转身再造重生( 二 )

\r\n1985年 , 一部中国美食纪录片在当时日本飞抵中国的飞机航线上播放 , 其中就出现了隆福寺小吃店:买餐票、交餐票的点餐方式 , 一手收票一手熟练地盛满一碗碗豆汁儿、红豆粥的服务员大姐……一位食客即使是吃早点 , 也只是掀起摩托车头盔的风挡 , 而没有把头盔摘下 , 足见当摩托车开始代替自行车成为“私家车”大件儿时 , “先富起来”的人们的一丝骄傲 。 从国营市场到个体商户活跃 , 隆福寺走过了改革开放的头十年 。 \r\n

\r\n[商品1
\r\n根据资料 , 隆福大厦当时年销售额高达5亿元 。 在1993年7月 , 商业管理部门公布的北京商场销售排名中 , 与王府井百货大楼、城乡贸易中心、燕莎友谊商城等名列前茅 。 可仅一个月后 , 隆福大厦发生火灾 , 4层后楼烧毁了3层 , 西部平房营业厅全部烧毁 , 前主楼2层不同程度过火 ,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逾2000万元 。 \r\n

\r\n1996年 , 为重建隆福大厦 , 整个隆福寺地区重新规划 , 由建筑学泰斗、吴良镛院士主持设计隆福广场 。 当时不仅盖起了“隆福寺”牌楼 , 还在隆福大厦楼顶建造了“大隆福寺” , 但由于经营不景气 , 商户逐渐撤柜或易主 , 隆福大厦最后关张大吉 , 隆福寺商圈也从此一蹶不振 。 \r\n有人说 , 隆福寺的大火有点“邪行” , 其实 , 这场大火并不神秘 , 查明原因后证实为商场柜台里的镇流器短路 。 但遭遇大火洗劫后的隆福大厦 , 曾先后调整过约10次 , 却始终缓不过气儿来 。 此后 , 这片曾经的京城商业黄金区域一直处于荒废之中 , 除了老北京人 , 等待“浴火重生”的隆福寺商圈很少被人提及 , 甚至逐渐无人知晓 。 \r\n

\r\n新京报记者 王萍 摄\r\n东城区一直没有放弃隆福寺的“再造计划” , 从2011年起与国资公司一起对隆福寺街重新定位 , “十二五”规划中将其打造为“文化娱乐一条街” 。 2013年继续对隆福寺地区立体式规划建设 , 结合地铁工程 , 推动历史文化与商业复兴 。 2016年 , 东城区提出将隆福寺地区建设为“有老北京特色的多元文化交融的魅力走廊” , 2017年至2020年三年内 , 隆福大厦将建成新的首都文化地标之一 。 \r\n如今再到隆福寺地区 , 老地标已经所剩无多 , 能叫得上名来的仅有隆福大厦、隆福广场、长虹影院和东宫影院 。 老隆福大厦的白色外墙 , 已经改造成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的玻璃幕墙 , 首层的商铺并没有浓郁的商业气息 , 反而更有一种人文、艺术或时尚的腔调 。 这里“商区”的历史已翻篇 , 胡同老街区与新派建筑一起 , 呈现出“传统、现代、中华、国际”的“文化四合”新隆福寺 。 \r\n

\r\n在隆福大厦屋顶 , 四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组成的一座空中庭院坐落于此 , 这里是隆福文化中心 。 去年 , 古建专家王世仁先生的团队经过再设计 , 并按规制修缮 。 目前这里正与木木美术馆联合举办改造后的第一个大型艺术展——当代艺术大师大卫霍克尼的作品展 。 \r\n

\r\n未来 , 堪称中国古代建筑藻井艺术巅峰之作的隆福寺精美藻井 , 也有望以科技手段在这里复原 。 红墙掩映着青松 , 阳光洒向金色的琉璃瓦 , 站在顶层 , 向西可望尽西山、白塔、景山的皇城气象 , 向东则饱览央视、国贸、中国尊等一众新派建筑 , 仿佛转身之间就可以穿越古今 , 一眼千年 。 \r\n

\r\n预计到2023年 , 隆福寺的规划建设将全部实现 。 吴良镛院士设计的隆福广场 , 将由他的儿子吴晨接手设计改造 。 未来隆福广场将有望与故宫合作 , 打造成紫禁城外“体验故宫文化的新基地” , 并集合中国设计师的品牌概念店、中式生活方式体验店 , 让人们体验传统非遗文化 , 畅游艺术生活空间 。 \r\n

\r\n隆福寺东院则由原来的东四邮局改造而成 , 未来它将与国际知名的博物馆合作 , 成为国际化的博物馆店街 。 目前 , 英国的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A)、设计博物馆已经签订了合作意向 。 曾经的隆福寺街上的三家影院 , 如今只留下东宫和长虹 。 东宫电影院将保留古朴的模样 , 而长虹影院将变身“中国之窗”飞行影院 , 成为全国首家以全实景航拍飞行影院为核心的“文旅商”复合空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