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此时期,董家岭村除区划隶属有变外,最大的变化是村中住民的变化 。其时,受连年战乱影响,原住民董姓已经大量外迁,原本不大的村子十室九空,仅有几户人家居住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田地荒芜,杂草丛生,看上去十分荒凉 。到康熙朝时,随着局势的稳定,加上官府鼓励垦荒,赵姓开始迁入村中定居,为董家岭村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带来了新的生机 。
赵姓,是北方常见姓氏之一,历史渊源非常久远复杂 。据传出自嬴姓,始祖造父是西周穆王时期著名的御马人,因功封于赵城(今山西洪洞县赵城镇),其后世遂以赵为姓 。春秋时,赵叔带离周仕晋,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掌握晋国大权,后参与三家分晋,建立赵国 。秦始皇并吞六国后,赵国王室散落民间,以后经过两汉至南北朝时期持续不断的民族大融合,赵姓在北方已是相当普遍 。五代末期,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赵宋王朝,赵姓一度成为《百家姓》里排名第一的“国字号”姓氏,辉煌盛于一时 。“靖康之乱”以后,宋室南迁,赵姓进一步向南方发展,之后全国各地均有广泛分布 。董家岭赵姓从何而来,目前村中赵氏族人比较认同的是河北曲周逃荒说 。

文章插图
赵玉廷,董家岭村民,现年八十三岁,新中国成立后灵石县首届高中毕业生,当过教师,是村中为数不多的熟知家族历史的长者 。据赵玉廷老人讲述,赵家先祖原系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东镇侯村人氏,明末清初逃荒至灵石,二世先祖叫赵文胜,初居离董家岭不远的王禹乡赵家沟 。康熙年间,随着地方局势的稳定,部分后裔开始向交通更为便利的东南方发展,其中一支选择定居于当时人口稀少的董家岭村,以后又逐步繁衍生息,不断壮大,终成村中主姓 。赵姓在董家岭人口最兴旺时有三个分支十余个堂口,较大的有永和堂、爱德堂、崇德堂、和忠堂、明善堂等,他自己属明善堂后裔,开创者是第十一世先祖赵世福 。赵姓迁居董家岭后,初期与赵家沟一直保持着来往,两村早期的历代先祖姓名也一直遵循着“养、元、金、世、全、正、明、希、灵、秀……”这样的字辈在排列,原来村中有家谱详细记载且树碑镌刻留存,可惜在大跃进、文革时期毁灭无存 。
为了不忘家族根本,传承先祖遗德,昭示后世子孙,2013年9月18日,赵氏族人在赵家沟村口修建“风水楼”一座,并于门洞壁上嵌石碑一通,碑文系由赵玉廷老人撰笔铭誌,记述两村赵姓渊源和家族字辈谱系,以示不忘祖先历史 。

文章插图
赵氏入驻董家岭之时,正是山西晋商雄起之际 。其时,山西境内从晋南到晋中,临汾亢家、介休范家、祁县渠家、太谷曹家、榆次常家等,这些山西商人借着前期与后金满清政权建立的千丝万缕联系,在清军入关后得到特殊照顾,逐渐控制了中国北方一些重要商品的贸易和物资调度,已经成为拥有家资百万的巨商 。在灵石县,静升王家也因为康熙年间贩卖牲畜捐献良马帮助平息吴三桂叛乱有功,搭上了平阳府的关系,受命为清军筹集粮草和军马,从而获得巨大经济利益,迅速发展为当地有名的巨商大贾,跻身灵石“四大家”之列 。这些家族的成功嬗变无不在深深影响着当地的社会风气 。
董家岭地处高岭,村人饮水全靠挑取山涧井泉,周边沟谷坡地全是旱田,地力贫瘠,村民耕作一向广种薄收,丰歉由天,这样的生存环境注定难有大的发展 。雍正朝时期,随着“摊丁入亩”制度的实施,在中国绵延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被废除,政府放松对户籍的控制,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迁徙,出卖劳动力,全国人口开始爆炸性增长 。其时,董家岭的赵姓随着族中人口增长,人多地贫的矛盾日益凸显 。于是,在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下,一些家户开始把眼光瞄准了外部世界,在耕作农业的同时,义无返顾地加入了当时正在日益兴起的灵石外出经商队伍,走南闯北做起了生意 。
- 坤宅风水 顺风顺水顺乾坤
- 十大风水宝地 银杏树栽在风水宝地
- 山形屋 什么山形才是好风水
- 枣树风水禁忌 核桃树和枣树能混种吗
- 阳光房顶养鱼 房顶上养鱼风水好不好
- 高压电线塔与风水 高压电对风水的影响
- 买房风水 买房买最高层有什么不好
- 正对门玄关画 客厅向日葵画风水
- 风水中的煞 如何破坏商铺风水
- 七运午山子向阳宅详解 风水学中父母山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