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台上或许还看得出宫殿废墟的大体模样,在布满龟纹的石块上或许还勉强能辨认出上面的碑文 。时间湮没了许多东西,磨蚀掉细节,改变了事物的面貌 。除了那些知道该如何去找寻它们的人之外,对其他人来说,“以前的东西”变得看不见了 。正是那种按照某种一定方式来看待世界的意向,承担着我们同过去的联系的全部分量 。
这句结论很悲伤,联想到《寻梦环游记》中对于死亡的判定:“当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那么你也就彻底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当最后一个知道怎么去揭开空无或者空无的象征物——比如石碑、比如坍塌的高台——背后暗含的历史时,这处古迹和发生于此的人事代谢就将永远消失 。
虽然今天我们总是鼓励要多样化解读、要有个性化诠释,但有时,我们必须遵从某种固定的方式来为历史解谜,巫鸿在《1644:残碑何在》中讲述了以下的一个例子:

文章插图
吴历《云白山青》局部
展开这幅青绿山水画卷,茂盛的花木掩映着一个敞开的山洞,我们马上想到,这是一幅化用“桃花源记”立意的构图,但是我们目光随着画卷向左边移动,看到的不是阡陌纵横的乡村,而仅仅是一方石碑,没有观看者、没有文字,石碑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空洞 。
如果观看者在很多年后仅仅看到了美丽,仅仅按照彼时的审美去分析它,那将是非常残暴的篡改,而作者吴历的全部寄托都将落空 。
知人论世,首先,我们需知道吴历年轻时曾追随著名遗民学者研习文学、哲学与音乐,他是一位忠实的明朝遗民;其次,我们也必须谨慎地对待文学和绘画中出现的所有石碑 。巫鸿谈道:自从创造之初,石碑或碑就一直是中国文化中表达纪念的一个主要载体 。……竖立在寺庙或祭坛门前的石碑记载了该建筑的历史渊源 。因此,石碑赋予了某个地点建构历史与记忆并将其昭示天下的合法性 。当人们回望过去,石碑很自然地从其他的建筑形式中突显出来,去回应人们反观的目光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明朝遗民在17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如此频繁地去查访古代的石碑,以及为什么“残碑”在遗民的写作中成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修辞手段 。

文章插图
巫鸿 《残碑何在》
再结合这幅画题画诗中的那句“雨歇遥天海气腥”,和所有遗民画作中对于石碑的呈现图像使用惯例,才知道,青绿色调、看似和谐的桃花源不是粉饰太平,死亡的象征——石碑已替换了桃花源的乌托邦梦境,对于一个心系旧朝的遗民而言,复辟前朝的一切希望都已幻灭 。
另外一种分享与占有名胜
由某一物、某一名胜引发出波澜壮阔的一段历史与文学史的书写成为近些年历史写作的一种热门,无论古今,历史的证物——哪怕这证物只是一种虚无,也因为其处于文化链条上的一环而对写作者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
最近出版的田晓菲的《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中第四章《台与瓦:想象一座失落的城池》,讲述邺城中作为曹魏的象征物的铜雀台相关的诗歌怎样体现着古人对于曹魏政权的历史态度的更迭 。

文章插图
书影
212年春,铜雀台刚落成时,曹操与诸子及幕僚们以“赋”这一文体塑造出一座目及八荒、“齐日月之辉光”祝福着“洪祚远期”的壮丽建筑,虽然4世纪初,卢谌笔下的这座建筑已经衰败——“铜爵陨于台侧,洪钟寝于两除 。奚帝王之灵宇,为狐兔之攸居?”,但是铜雀台的书写没有随之停止,曹操曾在遗令中吩咐诸子“时时登铜爵台,望吾西陵墓田” 。并命令诸姬住在铜雀台上,“月朝十五,辄向帐作妓” 。陆机关注到这些被困在铜雀台上的女性的命运,南朝诸多诗人也纷纷以此题创作诗歌,如江淹的《铜雀妓》中“抚影怆无从,惟怀忧不薄”;谢朓的“玉座犹寂寞,况乃妾身轻”;及至8世纪,之前寄托在铜雀伎身上对于曹操隐约的批判更加激烈,如刘商“仍令身殁后,尚纵平生欲”……
- 太岁到底是什么?
- 如何进行网络测速 怎样测试网络速度
- 四级英语考试在哪里考 四级英语考试时间多长
- DNF2015国庆套 dnf2015国庆套礼包
- 研究生的报名和考试时间 在职研究生报名及考试时间2022
- 2015高考数学全国卷1 2015数学高考全国卷1
- 今年在职研究生考试时间 在职考研报名时间2021
- 2015年高考全国2卷数学科难度和历年怎样?
- cf7月活动 Cf8月活动
- dota2更新一直暂停 dota2更新已暂停2015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